嘉定醫聯體探索建立處方流動等機制

2018-06-11 09:15:54|來源:解放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嘉定醫聯體讓專家就在身邊 年底將實現各級醫院藥品目錄統一,並探索建立處方流動等機制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

  嘉定區按照“1+1+X”的組建模式,將區屬二級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護理院(站)、專業康復機構和社會辦醫療機構緊密聯合,並與市級三級醫院共同打造東、南、西、北基於地域劃分的四個區域性醫聯體。製圖/張繼

  有些高血壓藥只能在三級醫院才能配到?老高血壓病人一次次到三級醫院高血壓科排隊看病的情況正在改變!

  昨天,嘉定區衛計委透露,區內13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逐漸實現了和瑞金醫院北院降壓藥物的統配。除此以外,嘉定區中心醫院梳理了社區常見病的藥品目錄,首先在嘉定鎮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試點統一藥品目錄。今年年底將全覆蓋推進醫聯體內各級醫院藥品目錄統一,在此基礎上探索建立醫聯體內處方流動、藥品共享等機制。

  讓高血壓患者

  家門口管好血壓

  嘉定區域常駐人口148.7萬,其中65歲以上人口占19.87%,而高血壓患者達14.9萬人,佔人口的10.0%左右。

  “瑞金醫院北院高血壓科配藥的病人比例足足下降了一成。”瑞金醫院北院高血壓科執行主任初少莉告訴記者,三甲醫院的專家能把更多的時間真正留給疑難雜症的病人了。

  在嘉定區衛生計生委的支持下,參照瑞金醫院北院降壓藥物配備,嘉定區全區內13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逐漸實現了降壓藥物的統配。“瑞金北院高血壓專家經過匹配梳理後發現,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原來缺乏一些高血壓二線用藥及急症用藥。一些高血壓藥的用法用量也不一致。現在高血壓基本藥物種類統一梳理,每個嘉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已平均達30種。通過採用延伸處方+延長處方,不僅方便了居民社區就診,而且減輕了二三級醫院的門診壓力。

  除了在家門口配到高血壓藥物以外,如何讓病人在家門口控制好高血壓?這看病的最後一公里如何突破?

  瑞金北院常務副書記袁青透露,瑞金醫院北院高血壓科創建了高血壓分級管理的“嘉定模式”,發動全區醫療機構、全科專科醫生共同管理高血壓。“1+1+1”專家團隊與嘉定各社區千位難治性高血壓患者簽約,專家指導下以血壓達標為重點,兼顧血脂、血糖等危險因素的干預。

  在實施高血壓分級管理前,嘉定區13家社區中有8家社區配備了17台動態血壓儀,但僅完成總共30例動態血壓監測。在實施分級管理後,經過對全區全科醫師高血壓的規範化管理技能的培訓後,13家社區新增動態血壓儀24台,增幅達141%;社區新增動態血壓監測628人,增幅達2093%,且6家社區動態血壓聯網,實現遠程動態血壓檢查結果的傳輸。

  遠程動態血壓的應用、普及,使患者足不出社區即可享受二、三級醫院的遠程醫療服務,減少患者往返醫院的次數,也減輕二、三級醫院工作壓力。

  為轉診病人

  保留專家預約資源

  “以前看病預約掛號都要到好幾個月後,現在專家就在身邊。”王老伯是嘉定區馬陸社區老年朋友中的“風雲人物”,他不僅是當地小區廣場舞隊的領隊,還是很多社區公益活動的發起者。雖然是一名已經在接受胰島素治療的老糖友患者,但這絲毫不影響他帶著阿姨爺叔每天下午在小區的空地上跟著音樂舞動,享受動感幸福的晚年生活。

  但近一年來王老伯明顯消瘦了不少,甚至有一次在排練時突然暈倒了。馬陸社區的趙醫生在得知他近況後,立即開啟了“綠色通道”,預約一週後王老伯就坐在了瑞金醫院北院內分泌科陳宇紅主任的診室中,根據治療需要,陳主任當即將他收治入院。經過2周的細心診治和調整休息,那個活力四射的老王又回來了。其實,老王之前也是想去上級醫院“調調血糖”的,可是看到每次專家門診的預約都要兩三個月,他就遲疑了。這次能夠順利地通過社區衛生中心預約到陳主任專家門診,並接受住院治療,多虧了嘉定醫聯體的轉診體系讓看病變得便捷。

  為由家庭醫師轉診的病人保留專家預約資源,嘉定區域內醫療機構專家門診預約平臺、預留號源,使區域內百姓能優先預約到平時“一號難求”的專家資源,就醫過程更為便捷。

  瑞金醫院北院自2016年5月11日,向“嘉定區衛生服務1+1+1簽約信息平臺”開通專家門診綠色專享通道,該專享通道覆蓋瑞金北院所有專家。綠色專享通道的開通也潛移默化的改變著嘉定當地居民的就醫習慣,綠色通道每個月的預約次數逐漸從開通初期的個位數上漲到了現在的約200人次,更多居民願意在身體不舒服時先去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看一看,聽聽社區醫生的意見,而不是一股腦地往三級醫院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