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林州太行大峽谷鄉村旅遊模式

2017-12-18 10:36:58|來源:河南日報|編輯:萬慶麗

【文旅中原列表】探尋林州太行大峽谷鄉村旅遊模式

家在青山綠水間,人行詩情畫意中

  核心提示

  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並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

  如何按照“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振興圖景,開啟新時代美麗鄉村建設新征程,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如何以鄉村旅遊為突破口,盤活“沉睡”的農村存量資産,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全面建設“業旺、村美、民富、人和”的新鄉村?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中,國家5A級旅遊景區、安陽林州太行大峽谷依託農村産權政策,集聚農村存量資産,在保障農民增收、農村集體資産保值增值的基礎上,創新鄉村旅遊發展之路,探索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太行大峽谷鄉村旅遊模式”。

  12月10日清晨,林州市石板岩鎮太行大峽谷景區內的桃花洞村前的山谷間雲霧升騰,一輪紅日噴薄而出,躍上八百里壯美太行……記者穿行于景區內的山村農院,“家在青山綠水間,人行詩情畫意中”的美麗山居圖緩緩展開。

  “黨的十九大擘畫了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的雄偉藍圖,也為林州邁向新時代、譜寫新篇章指明瞭前進方向。”林州市委書記王軍的話鏗鏘有力,“發展鄉村旅遊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也是林州市建設世界人文山水城市的突破口。我們銘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按照河南省第十次黨代會精神,探索旅遊與農民資産的結合,盤活農村閒置資産,激活農村生産要素潛能,實現了‘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重大轉變,讓百姓對美好生活增添了無限憧憬。”

  依託傳統旅遊,發展鄉村旅遊,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太行大峽谷景區積極探尋産業融合路徑,充盈了百姓荷包,扮靚了美麗鄉村,攪動起鄉村故事,激活了這裡的一草一木。

  産業興旺篇

  土地流轉闖新路農旅融合促發展

  八百里太行雄奇壯美,“北雄風光最勝處”的旖旎山水定格在太行大峽谷,宛如一幅幅山水畫,仿佛一首首田園詩。但長期以來,由於缺少強有力的産業支撐,山裏的百姓卻守著綠水青山沒飯吃。許多村民離開了大山,到城裏謀生,“空心村”房屋閒置、土地撂荒等問題異常突出。

  如何找準“金鑰匙”,讓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如何激活美麗經濟,助推鄉村振興?

  太行大峽谷景區鄉村旅遊示範項目喚醒了鄉村記憶,引來了致富活水——

  2011年7月,林州市政府與河南投資集團啟動旅遊合作,授予林州市太行大峽谷旅遊開發有限公司景區特許經營權,開啟了這片土地的鳳凰涅槃之路。

  察勢者智,馭勢者贏。前行的道路並非都是坦途。

  太行大峽谷作為典型的景點與村莊相互疊加的景區,歷史遺留問題多,各種矛盾交織複雜,景區的發展必然帶來新的利益調整。為破解橫亙在景區前進中的障礙,實現景區與鄉村共同發展,2015年末,景區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下,創新提出了“依託農村産權政策,集聚農村存量資産,發揮資源整合優勢,建立收益共享機制”的“旅遊+鄉村”的發展模式,通過實施太行大峽谷鄉村旅遊示範項目,走生態化發展之路,助力增收脫貧,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鄉村要振興,産業是支撐。這兩年來,以旅遊産業為引領,提升農村資産價值、激發村民積極性的發展模式宛如春風,喚醒了沉睡已久的古色鄉村”。太行大峽谷景區總經理馬和平自豪地説:“通過轉換發展思路,開展農村資源整合,讓村集體獲得集體土地和集體資産收益,讓農民最大化地釋放土地、住宅、宅基地和林木等資産價值,加快了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步伐,走上了景區、村集體與村民抱團發展的共同富裕路。”

  據太行大峽谷景區黨支部書記趙斌介紹,太行大峽谷鄉村旅遊示範項目涵蓋景區內的郭家莊村、桃花洞村、朝陽村和東垴坪村4個行政村、28個自然村、355個農戶。為使該項目順利實施,景區在石板岩鎮政府的支持下,歷經入戶走訪、合作共商、資産統計、協議簽署、資金兌付、規劃設計、村民審議、政府審批等十幾個程式,依法合規完成了農村資産流轉工作。目前,景區內已有243個農戶與景區簽訂了房屋租賃合同,基本完成了景區範圍內的土地流轉。

  村民的閒置資源被盤活,增收脫貧渠道變得更加多元化。示範工程的起步項目——桃花別院位於桃花洞村,該村140多戶村民把房屋租賃給了景區,協議簽署當年,農戶就領到少則幾千元,多則數萬元的房屋租賃款;根據合作協議和客房數量,每個農戶還獲得了相應的客房經營保底收入。待項目建成後,具備能力的農戶還將獲得包括餐飲、服務在內的經營性收入和勞務性收入。

  一業興,帶動百業旺。“旅遊+”做足發展大文章,形成了一産和三産聯動、共繪旅遊藍圖的新格局。

  當土地流轉起來,農民住房實現了租賃,景區村民收入來源轉變為資産性收入時,不僅打開了村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也使傳統的農業經營模式悄然變化。景區通過合作社把農用地集中起來,靠近遊覽區的,連片種植景觀花卉,供遊客欣賞;遠離遊覽區的,將種植品種改為經濟附加值高的藥材,太行山中高品質的黨參、連翹、菊花成為景區的特色産品。還是那塊承包地,土地産出的價值顯著提升,村民不僅每年獲得每畝1200元的租金收入,而且為景區種植農作物,又獲得了每畝1200元的勞務收入。

  近年來,隨著太行大峽谷景區知名度的提升,如水的人流涌向景區,極大地帶動了景區周邊賓館、餐飲、購物等服務業的發展,為社會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曾經被林州人認為偏僻、落後、貧窮的石板岩鎮,已經成為令人嚮往的“掘金之地”。大量社會資金與旅遊産業的結合,不僅加快了接待設施的提質升級,也驅動著石板岩鎮逐步向特色文旅小鎮發展,日益增加的藝術家工作室、富有設計感的地方産品、能夠找尋記憶的旅居客棧都逐漸成為這個小鎮的新標簽,農業與三産的融合,推動著農民增收、農村繁榮、集鎮興旺。

  踏上“互聯網+”的節拍,太行大峽谷吸引了更多的年輕人回鄉創業,以特色農産品銷售為主的農村電商、以服務大中專院校為主的研學旅遊、以高品質旅遊接待為賣點的精品民宿在景區內發展得風生水起。景區逐年增長的遊客量,為經營者創收提供了無限可能,而景區開發的本土化旅遊産品銷售平臺,更是將區域範圍內優質的餐飲、購物、住宿和交通服務直接推送到了遊客眼前,實現了遊客需求和經營戶需求的統一,借助旅遊資源的整合和互聯網技術的應用,農業與服務業産生了神奇的反應,鄉村成為了旅遊景區的資源,農民成了景區配套服務的主要提供者。

  “這是一條實現農村資源高效集約利用,農戶廣泛參與、受益,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以改革促小康的新路。鄉村旅遊統籌了鄉村與旅遊,相得益彰,互為補充,依託旅遊助推農業升級轉型,加快困難群體脫貧脫困,既是我們的社會責任,也是山水景區發展的必由之路。”太行大峽谷景區黨支部書記趙斌説。

  生態文明篇

  綠水青山展笑顏美麗鄉村再升級

  步入桃花洞村,高山流水、曲徑通幽,參天古樹與鄉親們幸福的笑臉和諧相映,村中的石磙、石碾、石窗、石門樓、石板房舉目可見,描繪著田園般的動人畫卷,書寫著百年太行民居的厚重與滄桑。在太行大峽谷景區,每一座古樸恬靜的村莊,無不激蕩著到訪者心底濃濃的鄉愁。

  “鄉村振興戰略是黨中央對新時代‘三農’工作提出的新思路、新要求。我們要把十九大精神落到實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林州市市長王寶玉表示,“鄉村振興實現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太行大峽谷景區以生態文明建設為引領,立足鄉村旅遊,追尋綠水青山,提升人居環境,助力村民增收,為新農村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

  記者了解到,為堅定發展鄉村旅遊的信心,打消景區、村民的顧慮,石板岩鎮政府作為農村資産流轉的監督和管理方,發揮了政策引導、強化規範、保障權益的關鍵作用,由村集體擔保,景區與村民、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簽訂了20年的經營合作協議,逐村開展了村莊總體規劃和建設規劃,在規劃中充分尊重村民意願,尊重民俗沿革,加強與村民的互動,以規劃統領各方利益,以規劃統籌各方共識,獲得了村民的認可,為項目實施構建了堅實的群眾基礎。

  發展鄉村旅遊,不僅要讓村民眼前得實惠,發展的前景還要讓村民看得見、摸得著。以村莊建設為例,景區按照旅遊與鄉村共生共贏的思路,村莊中不僅規劃了道路、雨水系統、垃圾收集系統、給排水系統、供電系統、安防系統、照明系統、通信系統等基礎設施,還重點強化了綠化景觀、交通服務設施、鄉村旅遊接待和商業設施、鄉村旅遊管理設施和遊客集散區等旅遊配套功能,使其既服務於村莊運行,也服務於鄉村旅遊,既是農民幸福生活的宜居家園,也是八方遊客看山、望水、訪鄉愁的“畫裏鄉村、夢裏老家”。

  在景區,記者感覺不到“中式別墅”的視覺污染,也沒有看到現代裝飾材料的突兀,處處展示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琢”的自然之美。記者行走在海拔1100多米的太行天路,多次在路側看到掩映在林木中的精緻建築,但令記者絕對沒有想到的,它們竟然是衛生間,“廁所革命”已經在大山深處開展得如火如荼。散佈在景區中的20多座高品質旅遊廁所,11座第三衛生間,彰顯著景區和山村的文明進步,更為可喜的是,這些廁所不僅設施齊備,乾淨舒適,還配套建設了污水處理系統,裝備了新風系統,使廁所實現了從“將就”到“講究”,讓“方便”更方便的跨越,引來遊客紛紛點讚。

  歷史上的石板岩鎮偏居一隅,交通閉塞,而正得益於此,讓我們看到了具有原生氣息的傳統鄉村,漫步在太行大峽谷,鄉村與景區展現出相映生輝的和諧美感。這裡,傳統文化要素完整、鄉土氣息濃郁,山村風貌得到了很好的保護。景區總經理馬和平説:“鄉村美在山水生態,美在鄉風人文,美在治理有效。作為景區的管理者,我們不僅要作青山綠水的守護者,更要依靠鄉村振興戰略,改善百姓生産、生活條件,提升景區群眾的獲得感。太行大峽谷景區鄉村旅遊示範項目正在重塑農業生態體系和鄉村文化體系,傳承保護鄉村文化遺産,用美麗留住鄉村,讓鄉村更像鄉村。”

  生活富裕篇

  鄉村振興活力足生態富民繪新圖

  雄渾蒼勁的太行、巍然屹立的群峰、醇厚質樸的民風,吸引著數以萬計的海內外賓朋徜徉在太行大峽谷旖旎山水之中。截至目前,景區今年共接待國內外遊客110萬人次,石板岩鎮旅遊綜合收入超過7億元,帶動周邊鄉鎮就業人數達到2000多人。

  “産業興則百姓富,百姓富則鄉村興。發展鄉村旅遊就是要轉變鄉村經濟增長方式,依託旅遊,引導鄉村經濟、文化、生態等全面發展,讓群眾在旅遊發展中受益。太行大峽谷鄉村旅遊示範項目統籌了多方利益,既破解了發展困局,也為百姓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林州市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主任朱武迅一語中的。

  説起近兩年鄉村旅遊示範項目實施以來的變化,桃花洞村黨支部書記楊松林笑著説:“作為村幹部,我的壓力也減輕不少!旅遊發展了,扶貧工作的難度也小多了,村裏都找不到閒人了。”

  採訪期間,記者見到了曾經的貧困戶、如今的景區保潔員王月美。“我把房屋租給景區,每年能拿到1萬多元租金,守在家門口,自己在景區每月有1500元的收入,孩子去年大學畢業,也在景區參加了工作,等家裏的客房建好營業,客房收入分成還能再增加,這日子越過越有盼頭,我家很快就奔小康了!”手握房産增收、就業增收“雙保險”,王月美樂得合不攏嘴。

  據了解,僅2017年,鄉村旅遊示範項目就向農戶支付了520萬元,真正實現了産業安民、創業富民和發展惠民。

  “旅遊業是幸福産業之首,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內容。‘太行大峽谷鄉村旅遊模式’助力鄉村振興,已經成為我鎮農村發展、農業轉型、農民致富的重要渠道。”石板岩鎮黨委書記徐學軍如是説。

  “桃花面、山楂酒、大鍋菜,遊客就喜歡來我家吃飯。”當記者在桃花洞村入口見到“桃花嫂子”申蘭英時,她正在教幾位遊客捍麵條。“冬季的遊客不算多。夏天生意最好,那時我們一天的收入就是1萬多元,家家戶戶都忙得不亦樂乎。”談起餐館的生意,申蘭英笑意盈盈。

  鄉村旅遊為鄉村振興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外出的村民發現家中老院子的價值,紛紛與旅遊公司簽訂共同經營合同;常年難以脫貧的困難戶,一舉甩掉了貧困戶的帽子。目前,參與鄉村旅遊示範項目的農戶佔涉及村莊農戶數量的93%,戶均租金收入近2萬元(不含村民務工收入、合作經營收入),130多人在景區獲得了穩定的工資收入,協助當地45戶貧困家庭脫貧,帶動脫貧人數104人,在農民增收和農村集體資産保值增值的基礎上,實現旅遊發展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相統一,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旅遊扶貧、産業振興的旅遊發展新路。基於此,在全省鄉村旅遊提升和旅遊扶貧工作推進會上,太行大峽谷景區被省旅遊局授予“全省旅遊扶貧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明者因時而變,智者隨事而制。

  自2012年以來,太行大峽谷景區走出了一條迎難而上、砥礪奮進的開拓創新之路,成為我省發展迅速的景區之一,遊客量和銷售收入保持了40%以上的年增長率,並在2016年成功創建成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2017年,河南投資集團與林州市就加快旅遊發展和深化旅遊合作,對太行大峽谷旅遊公司實施了平臺化改造,將其打造成為旅遊資本運營和資源供給的平臺;未來三到五年,新平臺將創新體制機制,運用資本手段、強化行銷宣傳,樹立“太行大峽谷”旅遊品牌,快速壯大公司實力,在資産規模、營業收入、盈利能力和影響力等方面成為省內旅遊企業的排頭兵,引領全旅遊産業升級和資源整合,成為省內最重要的旅遊投資、建設和運營平臺。

  在記者的採訪過程中,“讓政府滿意、讓群眾滿意、讓職工滿意”被反復提及,或許正是這份強烈的責任感,成為推動太行大峽谷景區穩步前行的堅強力量……

  砥礪奮進逐夢新時代,不忘初心再啟新征程。鄉村振興藍圖已經繪就,太行大峽谷人正以昂揚的姿態、擔當的勇氣、堅定的步伐起舞山水間,逐夢鄉村遊,決勝脫貧攻堅,奏響雄渾樂章!

  記者手記

  旅遊業是幸福産業之首,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內容。通過幾天的採訪,記者深深感受到太行大峽谷鄉村旅遊模式帶來的山鄉巨變。

  一路走來,依託農村産權政策、集聚農村存量資産、發揮資源整合優勢、建立收益共享機制——創新的鄉村旅遊發展模式讓百姓面貌煥然一新,為山區群眾脫貧攻堅注入了強勁動力,也為我省乃至全國的鄉村振興蹚出一條可複製、可借鑒的成功之路。

  故鄉太行是遊客心中最美的遠方。曾經,太行兒女創造出“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今天,勤勞智慧的人們探索出實現鄉村振興的“太行大峽谷鄉村旅遊模式”,誓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創新劈出致富路,汗水澆開幸福花。我們相信,秉持銳意進取的創新精神,憑著鍥而不捨、真抓實幹,太行兒女一定能在建設世界山水城市進程中不斷邁上新臺階,林州市的轉型發展也一定會風生水起,風景大好!□本報記者張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