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成交量價漲幅連續3月回落

2018-12-20 08:47:40|來源:新華網|編輯:陸琲嘉 |責編:劉徵宇

  新華社上海12月18日電(記者鄭鈞天)國家統計局日前發佈的“2018年1-11月份全國房地産開發投資和銷售情況”顯示,全國土地交易量價增速連續3個月回落,房地産企業拿地日趨理性。

  數據顯示,1-11月份,房地産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同比增長14.3%,土地成交價款增長20.2%,增速雙雙連續3個月回落。

  中國指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黃瑜分析稱,四季度以來,隨著土地供應的增多,低溢價乃至底價成交漸成常態,土地流拍數量也明顯增多。2018年11月,全國300個城市住宅類用地平均溢價率為7%,較去年同期下降15個百分點。

  “目前公開市場上,土地出讓價格已處於高位。調控之下,房地産市場已明顯降溫、購房者回歸理性,市場供應不減,銷售難度將持續提升。原來開發商囤地坐等升值,等房價大漲後出售套現的盈利模式已經玩不轉了。”旭輝控股董事長林中認為。

  事實上,當前市場上已出現了不少拿了高價地“賠本賺吆喝”的項目。2016年領銜房價上漲的廈門,如今商品房價格量價齊跌。在位於廈門市翔安區的某大型房企開發的新樓盤,售樓人員告訴記者,“該樓盤2016年拿地,去配建後的樓面價是37512元/平方米,現在高層95平方米公寓售價36000元/平方米。市場觀望氣氛濃厚,現在售房就是在賠本賺吆喝,預計每套賠100萬元,整個樓盤將虧損5億元。”

  “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開發商也不敢輕言拿地,在投資前會更加審慎地做好前期市場調查和産品定位。”一位房企主管透露。

  融創中國董事長孫宏斌表示,目前房企利潤空間難以把握。“過去,房地産企業獲取土地的途徑較為單一,主要依賴在土地市場上通過競拍的方式拿地。但目前來看,大型房企多采用並購的方式拿地。”

  此外,還有一些房企通過整合資源、降低拿地的綜合成本。滬蘇龍湖負責人認為,通過發展地方政府所鼓勵的養老、産城融合等創新業務,幫助當地拓展新興産業空間,提升其綜合配套能級可降低獲取土地資源的總成本。

  克而瑞戰略顧問中心總經理高曉偉認為,“通過打造産業或醫養項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拿地價格;但是産業、醫養項目不可能通過傳統的銷售回款方式獲取利潤。開發商必須通過綜合運作和後期良好運營,減輕持有項目的沉澱成本,並使其持續增值。”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