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啟動城市建成區野生動植物棲息地調查

2019-03-04 10:03:59|來源:人民網|編輯:程茜

北京啟動城市建成區野生動植物棲息地調查

  北京動物園工作人員向小朋友介紹動物相關常識。人民網尹星雲 攝

  人民網北京3月3日電 (尹星雲)昨天,2019年“世界野生動植物日”公益宣傳活動在北京動物園科普館舉行,此次活動以“保護城市物種,傳承生態文明”為主題。活動現場,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工作人員和野生動植物愛好者設立了宣傳展位,為現場市民發放了宣傳海報等材料,採用多種互動科普形式宣傳保護野生動植物。

  又到候鳥遷徙期 北京是重要驛站

  北京作為東亞重要的候鳥遷徙通道,每年春天都有大量候鳥由南向北遷徙過境,近期北京市已進入候鳥遷徙期, 已有部分候鳥在北遷過程中落腳北京。根據北京市園林綠化局提供的數據, 2月1日—26日,全市9個國家級和34個市級監測站共監測到野生鳥類26.5萬隻,其中包括大天鵝、小天鵝、白尾海雕、獵隼、白琵鷺、蒼鷺、赤麻鴨、綠頭鴨、普通秋沙鴨、針尾鴨等珍稀瀕危鳥類。

  啟動城市建成區野生動植物棲息地調查

  為了更有針對性的保護好野生動植物,提升生物多樣性,北京2019年將啟動覆蓋城市建成區的野生動植物棲息地調查。北京市園林綠化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處處長張志明告訴記者,野生動植物棲息地調查內容包括動植物的種類和數量,重要物種的生存狀況,林地、水系的自然環境保護狀況等。根據調查情況,北京市將建立城區動植物棲息地保護名錄,並按照保護價值劃分為高、中、低三類保護地。對於高保護價值棲息地,將設立保育區,嚴格限制人類活動,給野生動植物留一片自由生活和成長的樂土。

  生物多樣性恢復示範項目也將在今年啟動。在平原、山區和城區三類區域,分別開展生物多樣性恢復試點。今年初步計劃在全市範圍內建設6處生物多樣性示範區,為下一步動植物棲息地生境修復提供經驗。

  將對北京“明星”物種做“人口普查”

  為了摸清底數,便於今後開展保護工作,今年開始,北京市啟動了鴛鴦和長耳鸮等野生動物的種群調查,分析它們在北京的種類、數量、分佈情況、生存狀況以及受威脅因子。

  鴛鴦是北京市民的老朋友,尤其是最近幾年,在城區越來越常見。在剛剛結束的冬季調查中,北京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組織志願者對玉淵潭、北海公園、北京動物園、農展館後湖、頤和園團城湖等9個北京五環以內重點鴛鴦棲息地進行了調查,共發現鴛鴦547隻,其中農展館後湖、北京動物園和玉淵潭數量較多。隨後的春季調查也將在3月中下旬開始。

  長耳鸮就是我們熟知的貓頭鷹,天壇公園、大興南海子等地都是長耳鸮在京越冬的主要棲息地。據張志明介紹,長耳鸮屬於猛禽,在食物鏈條處於較高的位置。通常一個地區的猛禽分佈越多,生物多樣性也越豐富。由於人類活動和食物數量等原因,現在大部分長耳鸮把家安在了郊外,城市公園分佈數量相對較少。參與調查的北京師範大學鄧文洪教授告訴記者,據他統計,入冬以來,北京地區有確切觀測記錄的長耳鸮個體是62隻。綜合各類因素推算,目前北京地區的長耳鸮種群數量在300隻到700隻。

  造林綠化把野生動物生存納入考量

  近年來,首都園林綠化建設步伐不斷加快,持續改善的生態環境,為野生動植物營造了越來越好的棲息條件。在2018年開始實施的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中,明確要求提升森林系統的生態功能,通過種鄉土樹、混交林、食源植物,讓野花野草在林下紮根,為野生動物營造覓食地和安居房,進而提高生物多樣性。通過新造林和原有林有機連接,形成大尺度的森林濕地和相互聯通的綠色廊道,為野生動物遷徙建好“高速路”和“休息區”。通過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環境,讓市民和動物居民們共同享受綠色福祉。

  文明觀鳥 欣賞自然之美

  春天已至,市民遊園和候鳥遷徙高峰疊加,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呼籲廣大市民朋友文明觀鳥,自覺遠離誘拍,騷擾動物休憩等不文明行為,通過觀察野生動物的自然行為了解動物,欣賞動物。同時提醒大家不要購買非法來源的野生動物,更不能購買野生動物放生。發現受傷候鳥可與北京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聯繫,電話:010——89496118。發現亂捕濫獵候鳥等不法行為,請與當地的野生動物保護部門聯繫或撥打電話:010——84236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