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成生物多樣性最豐富大都市之一
來源:北京日報  |  2021-10-13 08:51:42

  原標題:COP15大會北京展區上線 北京成生物多樣性最豐富大都市之一

北京成生物多樣性最豐富大都市之一

在天空中翩然飛舞的“古都精靈”北京雨燕越來越多,形成人燕相親、生態和諧的美景。 陳風檁攝

  《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正在昆明市召開。生物多樣性中國雲展館北京展區同步上線,向世界展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大美北京。

  昨天,市園林綠化局發佈《北京陸生野生動物名錄(2021年)》等一批生物多樣性關鍵信息。發佈顯示,近年來,通過恢復動植物棲息地、為城市留荒野等措施,北京已成為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大都市之一。

  陸生野生動物增至596種

  《名錄》共收錄北京地區分佈的陸生野生動物33目106科596種,其中鳥類503種,獸類63種,兩棲爬行類30種。

  “北京的鳥類,在過去十年間增長近80種。”市園林綠化局野生動植物和濕地保護處處長張志明説,尤其是近年來,翩然而至的鳥兒頻頻帶給人驚喜。去年冬天,兩隻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大鴇現身通州農田;以往無記錄的震旦鴉雀,在房山、大興、豐臺等多地被發現;黑鸛、鴛鴦、褐馬雞等物種在北京的分佈區域不斷擴大,消失近80年的栗斑腹鹀重回密雲山地。

  獸類和兩棲爬行類名錄為首次發佈,包括首次在北京出現的大足鼠耳蝠、小菊頭蝠、香鼬等。據介紹,名錄進一步明確了本市現有的陸生野生動物品種,將為全面加強野生動物保護提供堅實基礎。

  在這座超大城市裏,不但有自由棲息的野生動物,也有各種植物。去年的調查顯示,全市共有維管束植物2088種,其中包括百花山葡萄、紫椴、黃檗及野大豆等國家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以及北京水毛茛、槭葉鐵線蓮等80種(類)市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

  都市“生態島”庇護動植物

  繁華的大都市,如何讓野生動物能夠穿行無虞、野生植物可以恣意生長?

  “通過近40年的努力,北京先後建成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79處,總面積36.8萬公頃。”市園林綠化局自然保護地管理處處長周彩賢表示,先後兩輪百萬畝造林工程使本市的生態空間持續擴大,為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恢復打下了好基礎。

  目前,全市森林覆蓋率達44.4%,城市綠化覆蓋率48.46%,濕地率3.6%。隨著生態家底愈加厚實,營林造林的理念也隨之發生變化。近年來,本市打造以鄉土植物為主的綠化景觀,更多栽植食源蜜源植物,用高水準的綠化工程連通碎片化的綠地,提升了首都生態系統的完整性。

  記者不久前踏訪城市副中心的張家灣林場時就發現,工人修剪下的樹枝沒有運走,而是看似不經意地堆疊起來,成為可為小動物禦寒的“本傑士堆”。林間還鑲嵌著一片片小微濕地,可為小動物提供充足的水源。“十四五”期間,像這樣的生物多樣性保育小區本市每年要建設120處。它們如同“生態島”,為大都市中的動植物提供庇護。

  雲展區向世界展示“大美北京”

  COP15大會中國館北京雲展區近日上線,分為京生萬物、和諧典範、綠色守護、美麗願景4個欄目,向全世界展示古都的生態環境之美。

  可看、可聽、可互動,是北京展區的最大特色。“我是北京雨燕,和這座城風雨相伴。我將帶您一起看一看我生活的這座城市……”打開展區首頁的視頻,一隻雨燕翩翩起飛,帶觀眾一覽大美北京。

  在展覽中,觀眾能看到北京的明星物種,如褐馬雞、北京無喙蘭、百花山葡萄、毛頭鬼傘等。作為首善之區,北京高水準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案例也一一展現,如翠湖濕地、奧森公園、生態燕園、智慧松山等。

  “北京是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大城市之一。我們參加COP15大會並上線北京展區,就是要向世界展示北京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同時也努力通過我們的工作,使北京成為地方政府支持國家履約的典範。”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説。(北京日報 記者 朱松梅)

  前三季度PM2.5濃度為33,連續4個單月保持在20以內

  本市空氣品質創下“雙優”成績

  北京的空氣品質拿下“雙優”成績。市生態環境局昨天介紹,在連續4個單月保持在20微克/立方米以內的同時,北京前三季度PM2.5累計濃度為33微克/立方米,也創下了本市有監測記錄以來歷史同期最優和在京津冀及周邊“2+26”城市中最優的“雙優”成績。

  記者了解到,“18、16、18、18”分別是今年6月至9月本市PM2.5月均濃度數值,北京已連續4個單月PM2.5保持在20微克/立方米以內,前三季度PM2.5累計濃度為33微克/立方米。具體來看,優良天數206天,同比增加9天;重污染天數8天,同比減少2天。

  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高級工程師李倩介紹,今年6月至9月,本市PM2.5濃度連續刷新歷史同期最低紀錄,在近年PM2.5濃度持續下降的基礎上再次下探,創造了歷史最好濃度水準。

  究其原因,低濃度的取得有老天幫忙,也離不開人為努力。李倩表示,一是較好的氣象條件不利於污染物的積累,期間偏北風頻率較高,大氣擴散條件有利,較為頻繁的降水天氣過程利於污染物的有效清除;二是北京市在疫情常態化的基礎上,聚焦“一微克”行動,開展PM2.5和臭氧協同治理,專項整治揮發性有機物(VOCs)、強化移動源監管、齊抓共管揚塵源,創造了北京空氣品質的“雙優”成績。(北京日報 記者 駱倩雯)

編輯:趙春曉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