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全市首條古樹主題文化衚同落成
東四三條衚同古樹灑下綠蔭。
初秋,步入東四三條,高大茂盛的國槐林立兩旁,樹冠相交,亭亭如蓋。近日,全市首條古樹主題文化衚同在東四三條落成,經過對古樹“體檢”和“開方抓藥”、設立路牌導視等,20株百餘年樹齡的國槐愈發枝繁葉茂,“老巷幽宅靜樹依”的衚同畫卷愈加生動。
作為北京最古老的街區之一,東四三條衚同距今已有750多年曆史。衚同長700余米,寬8米,兩旁林立著20株百餘年樹齡的國家二級古樹——國槐,平均冠幅17米,平均樹高達26米,兩側樹冠相交,如一張張巨大的綠傘。綠意掩映著青磚灰瓦、朱門楹聯,成為東四三條的獨特風景。目前,很多古樹周圍設了保護圍欄,樹榦上挂著“身份銘牌”,掃描銘牌上的二維碼,古樹的具體位置、年代、樹高、平均冠幅、生長習性等信息可清晰瀏覽。
“去年下半年,我們來東四三條勘察,古樹周圍堆滿了雜物,雜草叢生。”古樹保護施工方技術負責人賈子強和同事們對古樹一一做“體檢”,發現不少樹體有傾斜傾向等“病症”。根據國槐的生物學特徵和生長髮育規律,他們“把脈問診”“開方抓藥”,對樹洞進行了防腐殺蟲、清理腐爛物,對傾斜的樹體進行了支撐加固,並整理有安全隱患的枯死枝、斷枝、劈裂枝、病蟲枝等。經過復壯,飽經滄桑的古樹愈發枝繁葉茂。
除了復壯古樹,東四三條還增設了不少與古樹相關的路牌導視。在衚同東西口,兩塊古香古色的路牌導視融合了古樹文化與衚同文化,上面詳細描述了衚同歷史和古槐樹的相關知識,“傳承古樹文化,弘揚生態文明”的標語清晰可見。“這些古樹穿過漫長的歲月,經歷著時序的更替,記錄著風物的變遷,是衚同的特有標誌。
我們將路牌導視與文化景觀結合,使古樹歷史文化知識以景觀形式融入居民日常生活。”相關負責人説,下一步,東城區還將在路牌導視上增加“聽”和“看”的二維碼,市民掃碼就能聽古樹故事。
古樹名木被稱為城市的“綠色文物”,它們不僅是城市歷史的見證者,還具有重要的生態、景觀、科研及經濟價值。作為北京文物古跡最為集中的區域之一,東城區現存古樹名木6754株。
今年,東城區還將把倉南衚同14號院建成古樹文化社區,並計劃完成280株瀕危、衰弱古樹名木復壯保護,建設東城區古樹名木保護管理系統,推進全區古樹名木“雲”管理。
(北京日報記者 李瑤 通訊員 閆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