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訊  全息視點  企業扶貧  文旅映話  環球視野  社會責任  人物  公益  健康  專題
首頁 > 企業頻道 > 正文
氫能為何成投資熱點
2021-05-14 09:26:41來源:經濟日報責編:馮實

  最近,氫能成了熱詞。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宣佈加入中國氫能聯盟,並提出打造世界第一氫能公司的目標,該聯盟3年前由國家能源集團牽頭成立。目前,國資委監管的央企中,已有至少26家佈局氫能業務。全國已有23個省份發佈氫能規劃。在資本市場上,沾點氫能概念的股票也是風生水起。氫能為什麼火了?這輪氫能熱與以往相比有什麼不同?

  變革中的機遇

  “在低碳發展和能源轉型的大背景下,我國氫能産業迎來全新機遇,‘脫碳’成為本輪氫能産業發展第一驅動力。”中國氫能聯盟專家委員會主任余卓平在“十四五”氫能産業論壇上表示。

  在我國宣佈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後,氫能被寄予厚望。余卓平説,現在我國每年二氧化碳排放約120億噸,2030年實現碳達峰時估計能控制在130億噸。現在每年能源領域的碳排放是大頭。要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能源領域將面臨一場巨大的變革,煤炭、石油等行業低碳轉型勢在必行。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産國和消費國,雖然近年來清潔能源在能源結構中佔比快速上升,但煤炭和石油等化石能源佔比仍高達77%左右,這些行業將面臨巨大的減碳壓力。這也正是傳統能源巨頭紛紛涉足氫能的原因。

  能源安全也是其中重要原因。目前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約70%,天然氣對外依存度超過40%。在低碳發展的同時,減少我國能源對外依賴具有戰略意義。

  國家能源局監管總監李冶表示,要準確把握氫能在能源革命中的戰略地位。發展氫能必須深刻認識和把握能源革命的核心,從國情和能源發展的實際出發,確定我國的氫能發展戰略。

  新能源汽車拉動

  新冠肺炎疫情使不少領域投資趨冷,但氫能産業的投資仍呈增長勢頭。2018年,我國氫燃料電池及相關領域投資為850億元。2020年,這一數字已達1600億元,各級政府發佈的氫能政策高達70個,20多個省份在“十四五”規劃中佈局氫能産業。

  “這輪氫能發展是交通領域吹響的號角,燃料電池汽車帶動了氫能産業發展。”余卓平表示。據統計,目前我國已有8000輛氫燃料電池車進入示範運營。其中大部分是公交車和物流車。這兩年,隨著燃料電池技術提升,應用場景有所增加,出現在環衛車、港口運輸車等領域。

  氫燃料電池車的發展也推動了加氫站的佈局。近兩年,我國新增加氫站數量居全球首位。

  中國石化副總經理淩逸群説,中石化提出了打造世界領先清潔能源化工公司的願景,把新能源作為戰略新興業務進行謀劃發展。2019年,中國石化生産利用氫氣350萬噸,在全國佔比超過10%。中國石化有3萬座加油站,這些都是佈局加氫站的優勢,目標是建成全國最大的加氫站網路。

  應用側的熱情與政策支援不無關係。在全球範圍內,僅2020年就有歐盟、加拿大等11個國家和地區發佈了氫能戰略。截至2020年底,佔全球GDP總量一半的27個國家中,16個已制定氫能戰略。

  在我國,2019年氫能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20年在《能源法》徵求意見稿中,首次將氫能納入能源體系管理,能源“十四五”規劃把氫能和燃料電池技術列為能源技術裝備的主攻方向和重點任務。

  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研究員楊艷表示,此次氫能熱源自應用側,自下而上推動,有廣泛的應用場景、政策目標和國際關注。

  仍處産業化初期

  “總體看來,全球氫能産業處於全産業鏈關鍵技術初期和商業模式探索階段,我國也大致如此。”李冶表示。

  氫能産業普遍用顏色來代表氫的類型。現在,我國氫氣主要來源是灰氫,即化石能源制氫,主要是工業副産氫。藍氫雖是化石能源制氫,但同時配套了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是發展的第二階段。綠氫則是可再生能源制氫,實現全過程綠色生産和使用。

  2020年12月,中國氫能聯盟發佈《低碳氫、清潔氫與可再生能源氫的標準與評價》,對氫的標準進行了量化。我國不管在氫的生産還是使用上,主力仍在工業領域,來源仍是高碳的化石能源,這意味著我國氫能産業仍處於發展初期。從技術上來説,雖然此輪氫能發展的一個突出特點是技術突破,但與國際先進水準相比,目前我國關鍵技術仍有差距,需加速突破關鍵材料和核心技術裝備,全面提升基礎研究、前沿技術和原始創新能力。

  高成本也是氫能産業推廣的攔路虎。氫能産業要實現商業化運營,必須把成本降下來。有關專家表示,這些因素都説明我國氫能産業發展尚不成熟,現在各地紛紛開工氫能項目,要防止出現一擁而上、低水準重復建設,造成資源和資金的浪費。

  長期看來,氫能值得期待。《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産業白皮書2020》顯示,為實現2060年碳中和目標,我國氫氣年需求量將從目前的3342萬噸增至1.3億噸左右,在終端能源體系中佔比達到20%。氫能供給結構從化石能源為主的非低碳氫逐步過渡到以可再生能源為主的清潔氫,並將提供80%氫能需求。只要堅持戰略方向,紮實做好基礎研究,解決産業存在的問題,氫能在未來大有作為。(記者 黃曉芳)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
國際線上版權與資訊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線上”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線上網路(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線上”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線上”的所有資訊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線上”自有版權資訊(包括但不限于“國際線上專稿”、“國際線上消息”、“國際線上XX消息”“國際線上報道”“國際線上XX報道”等資訊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線上網路(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線上網路(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線上”。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線上網路(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每人平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線上”網站的自有版權資訊産品。否則,國廣國際線上網路(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線上)”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豐富網路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