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徐匯:建設文化厚重的中心城區

2017-06-28 08:45:43|來源:國際在線|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國際在線上海微網消息(陸琲嘉 史傳統):徐匯區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區工作中,注重發揮文化的滋養涵育作用,用建築風格提升城市品位,用人文精神增添城市魅力,用文化生活打造城市氣質,努力建設文化厚重的中心城區。      

  徐匯區是上海近代文明發詳地之一,以明代科學家徐光啟為發端,中西方文化在此交織碰撞,上海文化由此生發成長。徐匯區作為上海市中心城區,區域內科教人文資源豐厚,上海圖書館、上海京劇院、上海交響樂團、上海音樂學院、上海電影集團等80%的市級文化單位座落於此。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區的過程中,徐匯區充分發揮文化資源集聚的優勢,以文化助推市民文明素質與城區文明程度的提升。      

  以文匯智同創共建全國文明城區。豐富的文化資源是徐匯區精神文明工作的活水之源,徐匯區發揮文化單位眾多的優勢,以文化發展引領、服務城區文明建設,集各方之智,匯各方之力,使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充滿文化氣息。推進文化資源進社區,積極引導上海京劇院、滬劇院、音樂學院等文化院團走進社區,讓市民群眾親近傳統文化與高雅藝術,使人們在文化品位、文化熏陶中得到提升。由上海音樂學院在徐家匯公園定期舉辦的“星期音樂匯”,如今已成為徐匯市民耳熟能詳的文化活動品牌。由上海京劇院和所在街道聯手推出“小京繼人”戲曲文化活動,使孩子們在參與戲曲文化的活動中增長了知識,增添了對國粹藝術的熱愛,激發了對傳統藝術傳承的使命感。打造“名家坊”工作室,在文化名人聚居的天平街道,“名家坊”工作室已成為社區文化名人與廣大市民共同參與精神文明活動的平臺。在徐匯開展的“海上名人話家風”活動中,名人名家積極參與,講述家庭故事,撰寫家訓:“以仁立家,以德教子,胸懷寬厚,幸福開花”、 “勤於學習,讓生命更加精彩”。這些看似平淡的字句,都是文藝界德高望重的名家秦怡、尚長榮、周小燕等人與市民分享的家訓家風。創作精神文化作品,豐富的文化資源,讓徐匯區的精神文明建設充滿活力,一些弘揚時代精神、貼近群眾需求的精神文化作品源源不斷的創作出來。上海戲劇學院創作的大型現代舞蹈詩《紅》,作品以詩化的藝術呈現方式,通過舞蹈語言,以“信仰引領的追求不懈”、“正義力量的生生不息”、“幸福生活的渴求不變”三個篇章,表現了中國革命的歷史航程。      

  以文惠民精心打造文化惠民工程。徐匯區注重市民的獲得感和滿意率的提升,把創建工作真正做成了一項民生工程,使市民從心底支持文明城區創建。率先在全市打造15分鐘公共文化圈,依託文化資源優勢,為市民提供特色文化服務。在上海圖書館的支持下,徐匯區13萬名註冊志願者,不用再辦理借閱證,憑志願者卡就可以方便地進行圖書借閱。區圖書館聯手新華書店推出“新書速借,你選我購”活動,徐匯市民可直接到新華書店免費借閱,體驗“在書店借書”的閱讀便捷感。加快對歷史人文建築的修復及開放,使一些名人故居煥發光彩,如“三毛之父”張樂平故居、文學家柯靈故居等,在修復後成為市民免費參觀的人文景觀。在徐匯區政府大院內,有一幢落成于1929年的歐洲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築,原為徐家匯大修道院。經過了整體修繕後,區政府把底樓名命為“徐匯區匯展示廳”,作為公共文化資源向市民開放參觀,先後舉辦了“匯廳歷史沿革展”、“一個人的絲路——爾冬強海上絲綢之路視覺文獻展”等展覽,吸引了數千人次前來參觀。以傳播海派文化和徐匯人文歷史為主題,每月舉辦一次“匯講壇”活動,邀請名人名家與廣大市民交流互動。關注青年、黨員、婦女等不同群體的文化需求,開辦了青年博學講堂、園區企業大課堂、黨員大課堂、女性幸福課堂等系列平臺,精心設計講座主題,把講座辦成傳播知識、解疑釋惑、引導人生的重要平臺。      

  以文修身搭建市民修身特色平臺。豐富的文化資源成為市民修身的文化平臺,市民通過修身行動,提升了自身的文化素養和文明素質。配送市民文化菜單:各街鎮結合區域文化資源特色,推出文化菜單,供市民選擇。在文化資源集聚的湖南路街道,聯合上海音樂學院、上海越劇院、巴金故居紀念館等多家文化單位,推出了“五名”文化菜單,即名家講壇、名曲演繹、名師基地、名跡漫遊、名劇賞析,為社區百姓精心烹飪文化大餐,市民根據菜單參與自己喜歡的文化活動。推進文化進校園活動:區教育局積極對接區域文化單位,把文化資源作為中小學生豐富知識、提升修養的重要內容,融入課外教育之中。比如,該局和上海交響樂團聯合搭建的“交響樂鑒賞系列課程”活動平臺,使得全區6000多名初中一年紀學生,都有機會近距離地接觸高雅音樂,豐富了未成年人課外生活,並通過“小手拉大手”,增強了整個家庭的藝術修養。開展文化場館志願服務活動:在徐匯濱江地區,“西岸文化走廊”、“西岸傳媒港”成為徐匯新的文化發展高地,眾多文化場館、文化産業在此不斷集聚。徐匯區依託西岸龍美術館、余德耀美術館以及錢學森圖書館等各類文化場館,建立了志願者活動基地,組織了“益加藝”志願者隊伍,常年組織大中學生、企業白領、社區市民參與場館解説、文明引導等活動,使志願者們在志願服務的過程中提升文化修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