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臺劇《新月飯店》首演

2017-07-21 09:36:15|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分享到:

  原標題:舞臺劇《新月飯店》首演,這是一部“地上版”《盜墓筆記》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

  《新月飯店》劇照。

  2017年,“鐵三角”處於退休狀態,此時,他們收到了一封來自新月飯店的神秘來信。在破解來信的過程中,“鐵三角”再次聚首,新月飯店的百年故事一一揭曉。7月19日,盜墓筆記系列舞臺劇的第一部番外作品《新月飯店》在上海人民大舞臺首演。導演劉方祺形容,“《盜墓筆記》講的是地下的故事;而《新月飯店》則是一部‘地上’版的《盜墓筆記》。”

  在“盜墓筆記系列”舞臺劇迎來第五個年頭時,《新月飯店》開始試水“番外”故事。舞臺劇沒有截取原著小説的完整章節,而是從12本《盜墓筆記》系列小説中提煉出圍繞“新月飯店”這一場景的主線故事,進行故事情節的補充和完善。

  新月飯店是南派三叔所著小説《盜墓筆記》中的重要場景,雖自稱“飯店”,但實際上是書中最為神秘的拍賣場所。上世紀30年代,張大佛爺(張啟山)得到來自張家前輩的囑託,去新月飯店尋找關於青銅門的線索。40年後,張啟山和張起靈首次在新月飯店相遇,九門人就此與張起靈訂下每隔十年輪守青銅門的誓言。多年之後,吳邪被霍仙姑設計坐上點天燈的座位,逼得“鐵三角”大鬧新月飯店,冥冥之中,新月飯店將所有人重新聯繫在了一起。

  “在書中,很多故事只是三言兩語的描述,而舞臺劇則把可能發生的事情擴展之後加以呈現。”提起舞臺劇的靈感來源,劉方祺形容道,“新月飯店的時間跨度近百年,它本身有很多規則,許多或精彩、或恐怖、或溫馨的事情都發生在這裡。對戲劇來説,可以作為敘事的核心場地,敘説百年傳奇。”南派三叔也參與到舞臺劇的劇本創作中,劉方祺説,“他是一個想像力很豐富的作者,會給創作團隊很大的自由。書裏的很多劇情,他沒有寫出來,但都在腦子裏。在《新月飯店》裏,大家一起製造了很多有趣的空間。” 由於舞臺劇時間跨度長,劇情緊湊,《新月飯店》也是“盜墓筆記系列”亮相人物最多的一部舞臺劇。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

  從360度環繞全景聲,到巨型移動布景和多媒體結合的嘗試,“盜墓筆記系列”舞臺劇的視覺效果為人樂道。“每年加入新技術,讓光怪陸離的場景得以實現,幾乎已成為慣例。”劉方祺説。舞臺劇《新月飯店》首次使用“3D-mapping”技術,將視覺影像與“新月飯店”的建築立面高度結合,劇中出現的每一塊布景,都會通過數字技術精確測量並建模,經過複雜的對位動畫製作,精準還原到舞臺上。

  與快節奏的敘事風格相關,“盜墓筆記系列”舞臺劇常被定性為“粉絲話劇”,“舞臺劇交代性比較弱,劇情感比較強,與傳統話劇不同,盜墓筆記舞臺劇要做的是讓人物儘快行動起來。”劉方祺説,由於場景跳躍,《新月飯店》的舞臺表現更為快節奏,也更不規整了,“主線故事是原著劇情的綜合,熟悉盜墓世界,才會有更大的樂趣。”當然,“粉絲話劇”的模式也曾遭受爭議,因為對於普通觀眾而言,很難迅速進入情境。在此前的舞臺劇《藏海花》裏,劇組也嘗試了傳統的回歸,用所有觀眾都能接受的方式講述張起靈的人生傳奇,“口碑還是兩極化的,有觀眾不喜歡,也有一批觀眾特別喜歡。”

  對劉方祺而言,“盜墓筆記系列”舞臺劇的意義在於創造了一種新的觀演方式,年輕觀眾的涌入,使得演員、劇本、觀眾之間的互動性更強了。“5年來,從主創團隊到演員,基本沒有換過人,而觀眾也都是老朋友了。繼續把《盜墓筆記》的舞臺劇拍下去,變成一種習慣的責任。”

  接下去的一個月,《新月飯店》將在人民大舞臺連續上演一個月。劉方祺坦言,很期待看到觀眾對《新月飯店》的評價,“獨立的番外作品,處於既是原著又不是原著的曖昧狀態,這樣的嘗試是一種冒險。我也想看一下,觀眾到底能不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