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學生助力“一帶一路”進課堂

2017-09-05 09:08:01|來源:東方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小錢幣唱響絲路文化 上海大學生助力“一帶一路”進課堂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4

課堂上,同學們饒有興致地開始研究負責人收藏的新疆出土錢幣

  “2014年由新疆來到上海上學,那時新疆還沒有高鐵。一直生活在上海或附近的學生恐怕難以想像新疆到上海的旅程有多漫長。近年,‘一帶一路’互聯互通的要求使新疆進入了交通大發展階段。今年,上海到烏魯木齊的高鐵將會通車,以後新疆學生回家會方便很多,可以一天以內回到新疆。這是‘一帶一路’最直觀的體現。”這是一名來自新疆的大學生對於“一帶一路”的切身感受。

  今年暑假,上海大學的一群大學生們為了響應“一帶一路”戰略,以學生的責任擔當和力所能及,進行了“一帶一路”進課堂項目實踐。這些大學生究竟為“一帶一路”做了什麼?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

團隊走進哈密高級中學講解絲路古錢幣與“一帶一路”

  小錢幣,大志向

  來自新疆的維族小夥子謝艾力·司馬義是該項目負責人,他年幼時便醉心於古錢幣所承載的絲路文化中。為了立體而系統地了解新疆出土錢幣,他收集了大量錢幣輔助研究,至今已保有一萬多枚各式錢幣;團隊成員起初也是于一門關於錢幣的課程中相遇,因對錢幣與絲路文化的共同興趣而結成夥伴。

  “‘一帶一路’本身就是古代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現代體現,同樣也傳承了古代絲綢之路的精神。”謝艾力説,“絲路錢幣是絲綢之路留下的獨特歷史文化遺産,是絲路上各族人民交流往來、友好相處的物質見證。”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

項目負責人謝艾力和河南大學的同學就新疆錢幣與絲路文化進行課堂互動交流

  如何通過小小的錢幣讓受眾更為直觀地感受到絲路的價值和內涵?項目團隊考慮多種因素摸索出一套教育方案:“我們發現絲路錢幣促進‘一帶一路’進課堂的創新視角後,進行大量社會調研實踐。並選取東、中、西部各大、中、小學作為試點。綜合採取調研訪談與課堂教學法,正式展開了以古絲綢之路出土錢幣促進‘一帶一路’進課堂的項目實踐。從而形成了兼顧地區文化認知差異和各學習階段特點的教育方案。”謝艾力説。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

小學生們臨摹漢佉二體錢的展示圖

  今年暑假,“一帶一路”進課堂項目團隊以上海為起點,重走古絲綢之路,選取絲綢之路上的東中西部的各大中小學校進行課堂實踐,如上海市寶山區大場鎮小學、河南大學、陜西商貿學院、西北工業大學附屬中學、蘭州大學、哈密高級中學、烏魯木齊市科信中學等;選取具典型性的古絲路錢幣——如西漢五銖錢、漢佉二體錢、開元通寶等,講述其蘊含的豐富多彩的絲路文化,將其與當今的“一帶一路”倡議結合,使青少年對“一帶一路”有更加真切的感受與更為深刻的了解。

  沿絲路,進課堂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4

謝艾力在陜西國際商貿學院基於“一帶一路”絲路圖進行講課

  陜西國際商貿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的高源同學在課後表示:“負責人的介紹既充滿趣味性,又兼具思想性和學術性,聽後收穫頗豐。”烏魯木齊市科信中學李陽威老師也給出高度評價:“團隊開創了古絲路錢幣的創新視角,講述‘一帶一路’,是歷史與現代的完美融合,對當代教育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謝艾力説:“每一次實踐都留給我們特殊的記憶,在給上海的小學生講課時,他們對課程表現了極大的興趣,參與感也非常強,現場臨摹的錢幣圖畫非常漂亮;在河南大學,一位經濟專業的學生和我們深入探討了錢幣講‘一帶一路’的可行性與改進意見,給了我們啟發;陜西國際商貿學院的學生對於古絲綢之路和‘一帶一路’認知非常深入,對於‘一帶一路’和區域發展的關係以及對個人發展的影響都有著獨立思考;和新疆高中生交流時,最深的感受就是他們強烈的求知欲和對未來大學生活的期盼,他們的老師也提出很多寶貴意見……”

  據了解,項目團隊計劃將古絲路錢幣促進“一帶一路”倡議進課堂的教育實驗進行到底,為“一帶一路”教育提供借鑒,啟發創造出更多優秀教育方法。目前,該項目已獲得2017年第十五屆挑戰杯賽上海地區特等獎,並將於今年十一月參加全國決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