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治自治 青浦中小河道“變形記”

2017-09-13 10:33:43|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王阿婆從一個河道治理“期待者”,後來成了“投訴者”,如今成了“管理者” 根治善治自治,青浦中小河道“變形記”

  最早是個“期待者”,後來成了“投訴者”,如今成了“管理者”,這是今年74歲的王根林阿婆的身份轉變。她原來生活在黃浦區,2000年和家人搬到青浦趙巷中步村5組。“原想到鄉下圖個清靜,沒想到家裏旁邊黑臭的橫五河讓我平時都不敢開窗。”為了這事,王阿婆多次投訴。如今經過中小河道綜合整治,橫五河淤泥清了,河道寬了,水流暢了,岸邊還修了漂亮的紅色圍欄和健身步道。“親戚朋友再也不勸我回市區住了,還要組團到我家吃農家菜。現在,我報名成了村裏‘護河隊’的一員,希望這條河一直美下去!”

  橫五河的變化,是青浦區中小河道整治的縮影。中小河道綜合整治工作開展以來,青浦對全區千余個疑似黑臭水體點位逐個進行現場核查和水質監測,確定了68條、109公里整治計劃。根據最新監測數據,59條河道已達標,32條水質連續兩月穩定達標。同時,青浦全區溝通斷頭河32條,新增水面150畝、綠地548畝,還結合“河長制”將全區所有河道納入“三清”(清河面、清河岸、清河障)整治範圍,公眾獲得感顯著提升。

  如今,青浦區已通過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試點驗收,係全國首批、全市首家,優美的生態環境正讓百姓獲得更多“生態紅利”。

  根治:再難啃的骨頭也要啃

  河邊違建是河道黑臭的重要原因之一。“今年的拆違難度比往年更大,一方面,工業用地減量化的‘政策紅利’已幾乎用盡;另一方面,經過幾輪專項整治之後,現存的違建多是整治難度大、問題矛盾多的地塊。但是,再難啃的硬骨頭也要啃。”青浦區相關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河道沿線,青浦從河道藍線開始清拆,再把範圍向河道兩岸縱深1到2公里拓展,分2批劃定了36個、67平方公里整治地塊,整體納入“五違四必”綜合整治計劃。

  由於以前雨污分流不徹底,很多河道成為城市“下水道”,大量生活污水進入,導致河水黑臭。青浦針對68條黑臭河道沿線所有小區的私拉亂接、雨污混接現象全面排查,把其中102個小區列入改造計劃,從每家每戶的下水道開始推進整治,同時配套出臺獎補政策,區級補貼達90%。“我們對關聯道路240公里市政雨污水管網全部進行檢測,對沿河915個排放口進行逐個排查,共發現管網破損、塌陷、錯位點近3000處,還對地塊內1044家企業全部上門核查,逐個拔點整治。”

  改造施工勢必影響群眾生活,青浦通過錯峰施工等方式,實現了施工期間“零投訴”。在徐涇鎮,第一期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涉及44個小區,鎮裏通過集中和入戶宣傳等方式,説清改造工程的意義,爭取居民理解支持,同時收集了群眾關切的交通出行不便、停車難等問題並加以解決,僅停車一項就臨時辟出了3000多個車位供居民使用。

  “我們把周邊影響河道水質的違法建築,包括河邊種的菜地全部清除,把流到河裏的污水管道全部堵住。現在站在河邊,看到河道好像‘年輕了幾十歲’,感到心曠神怡。”康家橋港河長高永光介紹。康家橋港全長1100米,途經六個居民小區和兩個農民中心村,過去由於長期生活污水匯入造成底泥淤積,每到夏天河水就會發黑髮臭。經過整治,共改造雨水管9000多米,污水管1萬餘米,新建泵閘一座,沿河範圍拆違已全部完成。通過改造,不少居民區周邊的河道甩掉了多年的“臭水浜”帽子。

  善治:以“六全標準”鐵腕治水

  上海元澤水産專業合作社相關人員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會因為在河邊堆物而被刑拘。此前,青浦區水務執法人員發現該合作社將大量土方堆積在朱家角鎮林家村西大盈港西岸河道管理範圍內,造成西大盈港河道護岸被毀。執法人員赴現場調查並通知屬地派出所介入,行政執法部門以“侵害水工程設施”進行立案查處的同時,公安部門以“毀壞財物罪”立案偵查,最終行政執法部門對當事人作出罰款5萬元的處罰決定並要求修復被損護岸,公安機關對相關人員進行了刑拘並提交檢察院批捕。同樣因污染河道而被依法處理的還有華新鎮北新村某涂裝廠,該廠因利用雨水管道非法排放超標10倍以上的含鎳、鋅重金屬廢水,污染村級河道,相關部門果斷啟動“行刑同步”機制,對3名涉案人員依法刑事羈押,檢察機關介入調查,對相關行為人以破壞環境資源罪依法予以公訴。

  環境整治工作面廣量大且觸動利益,必須有“要治水,法先行”的決心和手段。今年,青浦環境執法從“行刑銜接”提升到“行刑同步”,搭建“涉水聯合執法”平臺,實現多部門聯合,提升環保執法效能。今年上半年,全區偵破各類環境違法犯罪案件23起,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48人。6月5日,青浦法院正式成立環境資源審判庭,搭建了環境資源司法保護的綠色通道。

  “鐵腕治水”的同時,青浦區還堅持用“違建全拆、污水全截、河道全疏、水系全通、河岸全綠、水體全活”的高標準推進整治。比如,相關部門對68條河道安排了23個整治和疏浚項目,確保消除底泥污染。針對水動力較弱的特點,對目前黑臭河道中涉及的34個斷頭浜開展治理,接下去將對全區剩餘的261個斷頭浜計劃分三年完成整治,杜絕因斷頭河水流不暢引發新的河道黑臭和環境惡化。在完成清拆整治的河道兩岸,區裏及時跟進植樹造綠,因地制宜建設健身步道,為老百姓休閒健身提供場所。

  中小河道整治,離不開方方面面的配合。華新鎮物流企業較多,全鎮14條待整治河道大多位於物流園區邊,有的直接穿廠房而過。經多方溝通協調,不少物流企業從最初的抵觸、懷疑轉為支持並參與整治。中通快遞總部位於華新鎮華志路上,全長1.9公里的殷家橋江流經廠區,且在廠區裏有一個斷頭點。“一開始企業並不支持開挖疏浚,我們一方面多次上門説清河道整治的意義,另一方面將該區域內新太河、華南二號河、華楊河等數條交叉河道連片治理,比如將兩端斷頭的新太河新開了520米河道,打通了水網,疏浚了河道,河面上還造了橋。看到區域環境切實改善,企業逐漸開始支持整治工作。”華新鎮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如今中通、順豐等企業聯合成立了河道保潔志願者隊伍,中通快遞董事長賴梅松擔任隊長,一旦發現河道管護有問題,志願者直接聯繫到養護單位,第一時間解決。

  自治:看到整治成果,變“要我拆”為“我要拆”

  因為看到了“水清岸綠”的整治成果,如今,青浦百姓中已形成了支持配合中小河道整治的良好氛圍。

  今年,青浦在全區發起“我為綠色青浦做點啥”活動,組織開展了“無違村居”大討論、“走進生態治理辦、走近治理參與者”等400多項主題活動,群眾參與超過6萬人次。“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的態度變“要我拆”為“我要拆”。

  盈浦街道慶新社區居民陳惠珍在得知家中河邊違建要拆除後,十分配合,一家家去找了租住在她家違法建築裏的租客,商量搬離事宜,還主動提出把未到期的租金退給租客。經過她的反復勸説,租客全部自動搬離,她家200多平方米的違建也被順利拆除。周邊其他居民也紛紛跟進河邊拆違。

  百姓感受是河道整治成果的最重要評判標準。區裏對河道整治成效建立了第三方評估制度,群眾滿意度、社會投訴等是主要評估內容。目前,39條已完工河道社會公眾滿意率平均96%,有4條達到100%。

  青浦區結合河道綜合整治和新城規劃發展,正在打造環繞淀山湖新城的“環城水系公園”,將打通21公里環新城水系,打造集生態水景、歷史文化、休閒旅遊、健身運動於一體的休閒旅遊空間。目前,公園水利設施建設部分已完成50%,景觀建設部分已進場動工,明年年底將基本完成全部工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