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昌平:對中國傳統經典普及永不停歇

2018-05-22 08:56:44|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趙昌平一生主持重大古籍出版工程無數 對中國傳統經典普及的探索永不停歇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9

趙昌平參與編撰出版的兼取舊史書和新通史之長、反映史學研究新成果的《二十五史新編》。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0

趙昌平參與編撰出版的“新世紀文史哲經典讀本”系列。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1

趙昌平參與編撰出版的《古詩海》。(均上海古籍出版社供圖)

  “要了解中國文化,最直接最好的途徑是閱讀經典,而中國在現代化進程中,加強青年的人文熏陶尤顯必要。”這是趙昌平生前常説的一句話。在數十年的出版人生涯中,他參與了不計其數的重大古籍出版工程,尤其是在經典普及讀物的編撰出版上做出了重要的探索。

  普及中華元典,縮短讀者與歷史間的距離

  “二十五史”是世界史學領域無與倫比的豐碑。它是25部同樣用“紀傳體”寫成、完整記錄中國數千年曆史的名著。但是,一部四五千萬字用文言體撰成的“二十五史”,現代讀者很難有時間、有能力通讀。況且,這25部史書是2000年間陸續完成的,很難體現期間不斷涌現的史學研究成果和考古發現。為此,趙昌平與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長李國章等邀約全國各地的一批史學專家,撰作了兼取舊史書和新通史之長、反映史學研究新成果的《二十五史新編》。全書共372萬字,不是簡單的篇幅壓縮與白話今譯,而在內容、觀念上對歷史事件和人物故事作了重新的梳理與評説。業界專家評價,《二十五史新編》是中華元典普及化的一次有益嘗試,它熔知識性、可讀性于一爐,是了解中國歷史文化的極好讀本,縮短了今日讀者與歷史間的距離。該套叢書獲得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96-97)著作類二等獎、第十一屆中國圖書獎優秀普及文史類著作、第一屆華東地區古籍優秀圖書獎特等獎等多個榮譽。

  《蓬萊閣叢書》是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一套學術名著選刊,進入出版的最後階段,時任總編的趙昌平為叢書擬名“蓬萊閣”。據悉,漢人將庋藏要籍的館閣比作道家蓬萊山,有“漢家石渠閣,老氏蓬萊山”之稱,後世遂稱藏書閣為“蓬萊閣”,因借取而為叢書名。書店反映,在當時叢書名都趨時尚的大勢頭中,“蓬萊閣”一名以其古雅而異軍突起,頗受關注。1997年12月,《蓬萊閣叢書》首批5種面世。時至今日,叢書已累計出版58種,其中《人間詞話》已印刷24次共118000冊,《中國小説史略》印刷14次共43000冊,《中國哲學史大綱》《清代學術概論》《國學概論》《唐詩雜論》《中國近代史》《中國歷史研究法》《文心雕龍札記》等都已印刷五次以上。

  而趙昌平參與策劃的《二千年前的哲言》被納入滬上中學拓展性教材。該書從上百萬字的先秦典籍中反復篩選出格言警句561則,彙編入《修養》《行為》《思維》三篇共24章。在形式上,該書以語錄體為主,以教科書為參考,通過總述性的緒論、各章的題解以及每章間若干層次的小結,將全書散在的語錄構成了脈絡清晰、層次井然的有機整體。

  開拓一系列既姓“古”又富於時代特徵的選題

  在上海古籍出版社擔任總編輯期間,趙昌平找準古代文化與現代生活的契合點,組織編輯開拓了一系列既姓“古”又富於時代特徵的選題。如:激活名著,開出普及精品讀物的新生面,《唐詩三百首圖文本》的成功出版即是一例。該書兼顧不同層次讀者的閱讀品味和欣賞趣味,邀請眾多學者編輯參與,註釋準確,評語雋永,易於理解,並配以數百幅優美的圖畫,甫一齣版,便大賣數十萬本。該書2001年和2002年連續兩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暢銷書,並成為2001年度輸出版優秀圖書。

  200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還曾推出過“新世紀文史哲經典讀本”系列,以傅璇琮、王水照、袁行霈、葛曉音等一批專家領銜,精選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名著或大家名作,如陶淵明、李白、孟浩然、王維、李清照、柳永等膾炙人口的作品,精心撰作而成。該套書目共計五十種,入選的作品基本涵蓋了中國古典文學史,包括《詩經》《楚辭》、漢樂府、建安文學、東晉南朝詩、唐詩宋詞、元明清戲劇等。每本讀本均由在同一主題領域上深有研究的專家學者撰寫,在內容上除了點評賞析外,還包括了文學家的生平軼事。據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長高克勤透露,趙昌平不僅參與了整個系列的策劃,還親自撰寫了《李白詩選評》,備受業界好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