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柏可林6月15日報道:近日,上海天氣持續晴熱,氣溫多次衝擊高溫線。對於發電廠來説,每年的夏季是社會用電的高峰期,更是安全生産的考驗期。申城電力保供是否準備就緒?
發電廠全力確保燃煤庫存和燃煤品質
申能集團提供了上海本地三分之一的電力和95%以上的天然氣,集團旗下的上海外高橋第三發電廠(以下簡稱“申能外三發電”)地處長江入海口,曾以276克/千瓦時的年均供電煤耗水準,創世界最低紀錄,被盛讚為“全球最清潔的火電廠”。眼下,申能外三發電正多措並舉,提升機組保供能力,備戰迎峰度夏。
申能集團副總裁、旗下申能股份董事長華士超介紹,申能外三發電目前已如期完成檢修項目1800余項、技改項目14項,機組于6月5日順利並網。公司提前為戶外陽光直曬的設備搭設遮陽棚,為精密的熱控儀錶箱加上防雨罩,為溫度較高的電動機天之軸流風機加強冷卻,為迎峰度夏期間的安全穩定運行打好了基礎。
“目前,公司場地及錨地庫的燃煤存逾30萬噸,還將繼續提高場地存煤平均熱值和高熱值燃料比重,滿足機組迎峰度夏高負荷運行需要。”華士超介紹,“還要注意到,迎峰度夏不僅是高溫常駐期,也是颱風光顧期,我們成立了防臺防汛應急組織機構,完成全廠潛水泵的試轉,確保防臺防汛物資儲備充足且處於有效狀態。”
17家虛擬電廠削峰能力超過30萬千瓦
“虛擬電廠”是通過先進的信息通信、智慧計量以及協調控制技術,通過聚合平臺聚合可控負荷、分佈式電源、儲能等虛擬電廠資源,外特性呈現出電廠形態,並達到電力系統調度的容量規模要求、介面要求等,可與常規電廠一樣被調度的特殊電廠。
上海的用電需求具有夏、冬“雙峰”特徵,即夏天7月、8月和冬天12月、1月呈現用電高峰。如果通過虛擬電廠來調節尖峰負荷,調動市場上已有的負荷、發電、儲能資源來做“兼職”,通過科學降低用電側負荷來保障用電穩定,就能在不影響居民和工商業用電産的前提下,用“老資源”解決新問題。
近年來,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全力推進上海電網虛擬電廠建設,支撐上海市城市能源互聯網生態變革升級。截至2023年6月,市級平臺已接入17家虛擬電廠,所涵蓋資源類型包括工商業樓宇、三聯供能源站、電動汽車充換電站、鐵塔基站等,經能力測算、實際調用等方式初步認定削峰能力已超過30萬千瓦。
國網上海營服中心需求側管理中心主任鄭慶榮介紹,“風電、光伏等新能源大規模並網,給電網的平穩運行帶來挑戰。而應用虛擬電廠,我們可以通過高效組織用電企業迅速消納新能源發電,把這些波動性較強的電能資源,變成可調控的持續能源資源,實現綠色電力有效利用。企業也能以更低價格消納新能源發電,從而降低電費成本。”
下階段,國網上海電力將活用虛擬電廠,智慧賦能綠色電網,為電力迎峰度夏提供重要保障,打造虛擬電廠“資源池”,實現百萬數量級智慧終端即插即用安全接入,實現虛擬電廠常態化參與實時精準調控,實現虛擬電廠聚合互動調控技術國際引領,建設上海超大城市級虛擬電廠工程。
世界首條35千伏公里級超導輸電工程在市中心平穩運行
位於徐匯區欽州北路的國家電網長春站超導展廳,腳下別有洞天。這裡的地下埋著世界首條35千伏公里級超導輸電示範工程,連了徐匯商業核心區兩座220千伏變電站,總長1.2公里,額定電流2200安培,額定容量133兆伏安,電力負荷密度高達2.7萬千瓦,相當於上海平均電力負荷密度的5倍。
“相當於4-6回同電壓等級傳統電纜的超導電纜正將源源不斷的電能送往轄區內4.6萬戶用戶,而其本體的損耗卻接近0,且在用地效率方面節約了70%的用地空間,對環境影響幾乎100%磁屏蔽。”國網上海市南供電公司總師室(數字化辦公室) 科技專職人員段若晨介紹。
作為國內首個公里級超導電纜項目,敷設經驗、技術標準無現成成果參考,超導團隊專門在閔行區吳涇鎮建設了模擬實驗場地建設,進行了3次實地還原試驗,收集到一批高溫超導電纜在複雜環境下敷設時的牽引力、側壓力等關鍵數據,創新運用了“泥水準衡頂管”、“大角度繞行”工藝、“高度集成式智慧化工井”、全程排管冷縮補償等方式方法,突破了世界首條商業化運行公里級高溫超導電纜相關敷設經驗的空白。
秉承著創新性、先進性、國産化、實用化的原則,項目打造了四項世界首創:世界首個為城市負荷中心供電的超導電纜工程;世界輸送容量最大的商業化運行超導電纜工程;世界輸送距離最長的超導電纜工程;世界唯一使用全程排管敷設的超導電纜工程。
該示範工程于2017年啟動並在2021年12月22日正式投運,平穩運行至今,經受住了去年極端高溫的“烤”驗。目前,團隊結合示範工程日常運維工作,形成了工程運維、狀態評價技術體系,並完成運維數據庫搭建。超導輸電工程的成功投運也為上海市在超導産業構築了雄厚技術基礎和完整産業鏈。
隨著城市化和工業化的飛速發展,超導輸電工程也將在城市電網改造、大科學裝置等領域展現出更為廣泛的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