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就業、保用工 北京市豐台區提升人崗匹配精準度

2021-02-05 16:07:04|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宋姝君

  國際在線消息:北京市豐台區人力社保局聚焦“七有”目標“五性”需求,落實“京8條”,用好“京尤碼”,想方設法促進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在合適的崗位上就業,對1851名離校未就業畢業生進行精準摸查、幫扶,促成豐台區2020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96.8%。開展“畢業生春季網絡招聘”“暑期畢業生就業服務”專項活動,組織大學生專場招聘會23期,提供就業崗位2.47萬個。此外,疫情期間,豐台區人力社保局精準對接摸需求,橫縱貫穿齊發力,紮實助力企業復工復産,貼心服務保障企業用工,助力企業渡過難關,為推動“妙筆生花看豐臺”美好願景成為現實提供堅實支撐。

  精準對接摸需求 護航畢業生就業

  小李是一名來自低保家庭的離校未就業畢業生,就讀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受疫情影響,求職過程中幾經受挫以致就業情緒懈怠。“小李在就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主要是定位不準、經驗缺乏、專業不對口等應屆畢業生就業的常見問題。”豐台區公服中心就業服務科副科長張笑男説,“我們在離校未就業畢業生實名制摸排工作中主動聯繫到小李,考慮到他來自低保家庭,就引導他申請了就業見習崗位,既積累實踐經驗又能獲取見習補貼,緩解經濟壓力。”

  據了解,在離校未就業畢業生就業幫扶過程中,豐台區公服中心積極採取“疏堵點、補中斷點、解難點”的措施,助力畢業生就業服務工作“再提高”。摸清需求,打通信息不通的堵點,做實畢業生實名制摸查,摸清畢業生的就業需求,建立摸查臺賬;加強科室橫向對接,深入挖掘申請工作居住證的單位和非公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採集適合畢業生的就業崗位;建立“畢業生就業服務”專屬微信號,定期發送事業單位、國有企業招聘信息,打通信息不對稱的堵點。多措並舉,補上對接不暢的中斷點,針對無法取得聯繫的畢業生,採取向公安局發函、社區協管員進家入戶、查詢“一老一小”參保信息、挖掘畢業生之間的聯繫等措施,查詢畢業生的聯繫方式,為畢業生提供不間斷的就業服務,補上對接不暢的中斷點。線上服務,化解平臺搭建的難點,利用“豐臺就業服務平臺”微信訂閱號,開闢大學生就業崗位專欄,集中發佈就業崗位;利用“豐臺就業服務平臺”微信訂閱號舉辦畢業生“法務”等線上招聘會;開通“83326604服務熱線”,為畢業生提供“不見面”就業服務,化解疫情防控期間平臺搭建的難點。 

  “公服中心哥哥姐姐還為我們模擬了現場面試,強化應聘崗位理解和匹配度分析,打磨自我介紹和提問等環節。我們很多面臨就業壓力的同學都在他們的幫助下順利入職,拿到了心儀的offer。”小李説。

  “2020年豐台區共有1851名離校未就業畢業生,通過主動採集、精準對接、主動推送的措施,成功引導2名已創業畢業生申請大學生創業板享受政策扶持;持續推進未就業畢業生帶崗回訪,促成豐台區2020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6.8%,33名困難家庭畢業生100%就業。”區公服中心副主任李珂介紹。

  橫縱貫穿齊發力 保障重點企業用工

  2020年春節過後,依文服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依文公司”)通過集合智造互聯網産業平臺有效調配生産資源,僅用10個晝夜,改造了6條生産線,建立了10萬級無菌凈化車間進行防護服的生産。“作為轉産企業,生産口罩、醫用防護服等防疫物資,豐台區人力社保局主動對接,併為我們推薦了42名勞動力。”依文公司相關負責人説。

促就業、保用工 北京市豐台區提升人崗匹配精準度

  豐台區人力社保局為依文公司推薦42名勞動力入職 攝影 原梓峰

  針對依文服飾公司時間緊、任務重、招聘急的情況,豐台區人力社保局利用本區“人人就業”網站、“豐臺就業服務平臺”微信號宣傳招聘崗位,聯合街鄉社保所將用工需求發佈到社區(村)做好橫向宣傳;依託“百姓就業”網站“急聘”專欄發佈招聘信息,發動大興、房山、門頭溝、石景山等近鄰區公服中心,利用微信平臺協助做好崗位信息的縱向發佈。“通過橫縱貫穿齊發力的措施,幫助依文公司推薦100余名勞動力,最終42名勞動力成功入職,負責包裝、壓膠、縫紉等崗位,大大緩解了企業用工壓力,促使生産運營步入正軌,圓滿完成了防疫物資的生産任務。”張笑男介紹。

  此外,豐台區公服中心全面梳理了轄區內企業穩崗擴崗的政策,通過區、街鄉、社村三級聯動的措施,採取走訪、公眾號轉發,移動傳媒宣傳的措施進行跟蹤報道,推進政策落地;通過企業微信答疑的形式對重點行業和中小微企業宣傳“京8條”、社會保險補貼、崗位補貼、就業見習基地等政策,做企業發展的“及時雨”“雪中炭”,使優惠政策形成合力,真正做到接地氣、惠民生。

  2021年豐台區人力社保局將繼續落實“六穩”“六保”的工作要求,做好重點用工企業的需求摸查和服務,深入挖掘空崗信息,加大轄區重點群體的幫扶力度,利用“人人就業”網站、“豐台區人力資源公共服務中心”微信公眾號等平臺,開展崗位推送、政策宣傳、就業指導等線上服務,努力提升就業品質,確保轄區就業形勢的穩定。(文 林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