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主説有人出1個億他也沒賣 這所百年古宅有著怎樣的秘密?

2017-06-02 09:21:45|來源:河南商報|編輯:萬慶麗

【文旅中原列表】房主説有人出1個億他也沒賣 這所百年古宅有著怎樣的秘密?

為了保護和傳承古宅,任金嶺沒少花工夫

  藏身鄭州高樓間的這所建於乾隆年間的清代民宅,迄今已傳承七代,有200多年曆史

  房主稱就算出價100億也不會賣 因為有宅就有家,古宅是家風的象徵,要世代傳承

  2009年古宅被列為鄭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如今作為私人博物館,免費對市民開放

  在鄭州市高新區林立高樓的包圍中,有一處有著200多年曆史的私人古宅。曾有人試探著以1億元的價格詢問古宅的主人賣不賣,卻被拒絕了。而今,這所古宅已經成為私人博物館,免費對外開放。

  【景象】

  百年古宅藏匿于高樓間

  在鄭州高新區東史馬村,有一所當地居民人人皆知的“大門樓”,就是任家古宅,這是一所建設于乾隆年間的清代民宅,迄今已經傳承了七代,有200多年曆史。

  這所藏匿于林立高樓間的古宅很難被找到。站在附近的高樓上眺望,這個青灰色磚墻的院落和周圍紅色的高樓“對峙”著,被圍成了一片“孤島”。

  走進院落,青磚灰瓦,木門斑駁,石凳已經被磨得光滑,黑色的拜石板在訴説著家風威嚴。

  再細看各處,木雕山屏花紋繁雜,門頭麒麟栩栩如生,東西廂房門窗上的木雕“仙鶴雲海、雙鹿食草、麒麟送子”等精緻古樸,正房上約七米高的房樑上,雕刻著祥雲、蝙蝠等紋樣,映襯著下方的“暗八仙”,無不顯示著古宅曾經的輝煌。

  古宅的主人任金嶺向河南商報記者介紹,先祖曾有人擔任朝廷要員,歷經四代六十多年才將古宅建造完工,宅院原本是七進院,現在只保存下來兩進院,連著宅院外的拴馬樁等位置,現今只剩下十多畝地。

  【保護】

  曾有人欲出價1億購買

  能把這所古宅保存下來,任金嶺説“曾有數不盡的心酸”。

  據介紹,為了保存古宅,任金嶺的父輩曾經把那些傳承下來的古舊器皿、錫壺茶具都埋到了地下,還把房脊上的“狻猊、鬥牛、獬豸、鳳、狎魚”等五脊六獸都摳了下來埋藏,把院落中精巧的磚雕全部用泥巴糊起來,宅院才得以保持原有風貌,未有大的損壞。

  後來,隨著城市化加劇,東史馬村拆遷,有人多次找到任金嶺詢價,還有人曾開出1億元的價格。

  任金嶺反而惱了:“別説1億,就是10億、100億也不賣,給多少錢都不賣。”

  事後,任金嶺回憶説,當時只是一句氣話,目的是想讓對方知難而退,並不是真的想以多少錢的價格賣掉。

  “古宅是祖上的東西,不是我的東西,它只是傳承到我這一輩,我有責任保留下去;如果在我這一輩把古宅賣了,那就是斷了家根,我愧對祖上。”任金嶺説。

  【傳承】

  古宅是家風的象徵

  在古宅屋基的橫樑上,雕刻著“詩禮傳家”、“布德施恩”的家訓。

  任金嶺的兒子任原野告訴河南商報記者,自己是背著這些家訓長大的,無論走到哪,工作多辛苦,可一想到老宅中“藏著”的家訓,就會告訴自己,不攀比,不盲從,踏踏實實工作。

  “我們這一輩是平凡之輩,不如先祖顯赫。在我們村中,不少人因為拆遷補償過上富足的生活,坐擁七八套房産,可是有多少錢才算有錢呢?”任原野説,創業難,守業更難,後輩們不能拿祖上的東西換取財物,所有的一切都可以靠自己的雙手去掙、去奮鬥。

  “人生總有些東西不能賣,這是家風,也是信念。”任原野説。

  任金嶺經常告訴一對兒女,無論什麼情況,都不能賣掉宅子;有宅就有家,古宅是家風的象徵,要世代傳承。

  令任金嶺欣慰的是,自己的一對兒女都踏實勤奮,女兒任瑩經過多年的努力,已經開了十多家麵包店,每天起早貪黑工作,在背後默默支持著父親的信仰。

  【願望】

  免費開放 宣傳家風 

  古宅年代久遠,大大小小的修葺不斷,任金嶺也為此練出一手好木匠活兒。

  任金嶺在外打工的收入,基本上都投入到了古宅的維修上。請不起專業的古建工人,年近六旬的他,自己爬上去,修修補補。

  帶著這樣的韌勁兒,任金嶺一心想把古宅保留下去。他參考了國內一些古代的民宅和莊園,決定向相關部門申請,把古宅保護起來。

  2009年,任家古宅被列為鄭州市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任家古宅經過申請,並經河南省文物局審核,成為“鄭州天祥博物館”,這是一傢俬人博物館。“天祥”二字,來源於其村落原有的名字“天祥寨”。

  除此之外,任金嶺夫婦還決定將古宅免費對市民開放,希望讓更多的人知道古宅,通過參觀,體會中國古代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藝,感受任家淳樸的家風。

  “其實我們老百姓也不知道什麼叫做文物,我們只知道它(古宅)是一種文化傳承、一種精神紐帶。”任金嶺説。

  現在有許多市民和大學生到古宅參觀,還有一些學校組織學生到這裡感受中國傳統的家風。

  因古宅曾作過學校,屋子裏的八仙桌等舊傢具一應俱全,任金嶺想著能否把其中一處房屋擺設成“私塾”,讓學生們來體驗,起到文化教育的作用。

  【説法】

  有一定的研究價值

  時代變遷,東史馬村已被一棟棟樓房取代,走在車水馬龍的水泥道路上,高溫下的空氣讓人焦灼。而步入任家古宅,青磚灰瓦,綠樹蔥蘢,一片涼爽之意。

  一名遊客對河南商報記者説:“沒想到在現代都市裏還有這麼一處好地方,僅僅站在門庭處,就能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建築冬暖夏涼,角角落落都有著文化底蘊。”

  鄭州市文物局一位工作人員介紹,任家古宅約有200年曆史,建於清朝,經歷一代代傳承,到現在都保存完整,基本無大的破壞,其建築具有觀賞性和一定的研究價值。

  雖然其不如康百萬莊園那麼有名氣和文化故事,可對於任家來説,古宅是家族文化發展的載體,具有一定的文化傳承意義。

  以後,鄭州市文物局也會對其修復和保護進行指導,讓更多的人認識這所古宅,欣賞其建築和文化價值。(河南商報記者 楊桂芳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