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化的高標準農田,大數據助力的農業雲應用,遠程掌控大棚情況的“小喇叭”,全流程護航的信息技術……又到春耕時節,忙碌的田間地頭多了各種數字化智慧應用。中國聯通數字鄉村應用及服務正在為鄉村振興注入“智慧基因”,展開新一年的播種畫卷。
大數據加持為農田注入“有機”動能
“這一大片水稻田,就是經過高標準農田建設後才蛻變的,小田變大田,田埂變粗壯,蓄水能力提高,生産條件大為改善。過去有撂荒地,現在全都變成了豐産田。”江西省鷹潭市貴溪市泗瀝鎮分管農業的副鎮長方林飛介紹,智慧化高標準農田讓今年的春耕圖景煥然一新。
在貴溪市,這樣的高標準農田有5.9萬畝。從2021年9月中旬開始,中國聯通與貴溪市農業部門不斷深入推進相關工作,聚焦大數據管理應用,助推高標準農田管理,實現高標準農田網格化監管、信息化處理。借助數字鄉村平臺,建立“田長制”,把糧食生産、糧食安全、耕地保護、土壤修復、設施維護等責任落實到位、落實到人,將耕地保護監督管理延伸到“最後一公里”,如今已初見成效。
相比之前全憑經驗、靠人力的農事作業模式,現在的農戶可利用大數據分析結果,實時掌握生産環境等情況,提高生産效率。通過對生産環境進行數據分析,實現生産過程的智慧化決策和精準化種植,大幅降低人工成本和用藥成本,賦能當地農業生産。
走進廣東省陽江市陽西縣,一幅幅數字化春耕圖景正在展現:病蟲害預測加上打藥適宜性評價,精準為荔枝種植施肥除害提供科學依據;田間地頭的植保無人車、空中的植保無人機紛紛出動,全方位提高植保效率;水質檢測設備安插在水中,24小時勇當監測水質的“安全衛士”……
陽西縣是廣東重要的糧食、水果、花卉基地之一,中國聯通為陽西打造了“一館一雲兩園”,即數字農業展館、數字農業雲應用、程村蠔農業産業園、荔枝産業園,將優勢數字技術與當地農業産業深度融合,帶動農業數字化發展。如今,在廣東,中國聯通數字鄉村服務已累計覆蓋全省2000多個村。
大聯接助力科學實現增産增收
在河北省邢臺市平鄉縣油召鄉滏陽農業示範園區的大棚裏,番茄苗充滿生機。不少農戶已經用上了“雲”科技,享受著精準測溫的智慧服務。
“我種大棚蔬菜5年了,之前都是用傳統溫度計測溫,一天要進大棚十來次看溫濕度,而且溫度計用上一段時間就測不準了,不僅費時費力,稍不小心就會因為控制不好溫濕度造成損失。”種植戶王建波拿出手機查看自家大棚裏的溫濕度,現在,他可以遠程實時掌握蔬菜的生長情況,“自從今年用上了智慧‘小喇叭’,能隨時隨地查看大棚裏面的溫濕度。‘小喇叭’與手機還可以綁定,一旦大棚溫濕度有了異常,手機馬上就能收到提醒。”
和王建波一樣,平鄉縣越來越多的大棚種植戶用起了中國聯通的智慧“小喇叭”。智慧“小喇叭”基於物聯網、雲計算、移動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為農戶提供全天候溫濕度精準遠程監測,提供棚內高低溫電話報警服務,農民足不出戶就能掌握相關數據信息,並按需進行調節,借助科技力量實現增産增收。在河北,中國聯通已經推廣安裝“小喇叭”3000余套,通過物聯網終端部署,對農業生産全過程進行實時監控、精準管理、災害預警、産品追溯,為農業産業互聯網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山東省濰坊市有機生薑融合創新産業園,是山東省第二批鄉村振興重點項目。中國聯通整合“物聯網﹢5G邊緣計算﹢區塊鏈”技術資源,推出了5G物聯網數據採集、大棚溫控、水肥一體化管網、安防監控、配套電氣工程及區塊鏈信息管理平臺的農作物生産監管解決方案。
中國聯通的“大聯接”在整個流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生産管理中,可以將物聯網信息採集技術植入有機生薑的生産加工、包裝運輸、存儲銷售等全産業鏈流程,實現數據前端採集、後臺分析等環節的人機分離。同時,利用區塊鏈及5G﹢共享MEC技術的去中心化和數據不可篡改的特性,杜絕溯源數據源頭造假現象發生,解決傳統食品溯源數據的信任難題,在生産企業、銷售商家和消費者三方之間構建起數據透明、可溯源、防篡改的信用機制,從根本上解決生薑品質安全問題,進一步擦亮地方有機生薑産業品牌。目前,該項目已支持100噸/年的擴繁姜種生産能力。
數字鄉村建設正在讓信息技術成為“新農具”,助力農業轉型蓬勃發展,中國聯通將一如既往踐行央企責任擔當,為智慧農業插上騰飛的翅膀,為推進鄉村振興貢獻聯通力量。(記者/張佳樂 劉孜婧 李家梁 陳知 盧桂峰)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