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訊  全息視點  企業扶貧  文旅映話  環球視野  社會責任  人物  公益  健康  專題
首頁 > 企業頻道 > 正文
中國社科院李勇堅:小微企業迎來數字化變革 平臺企業可發揮三方面作用
2022-08-17 14:52:05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線上責編:鄭思雯

  8月16日,螞蟻集團旗下的支付寶公佈數據,過去一年多來已為小微商家累計減免經營成本近80億元,超過2200萬商家及小微經營者受惠國家降費政策。

  實際上,為小微企業紓困,平臺企業能做的不僅是通過“降費”等方式來紓解燃眉之急,更重要的是,如何在數字化的潮流中,幫助中小微企業實現轉型。尤其是,在疫情影響下,數字化對全球中小微企業而言,已不是選擇題,而成為了一道必答題。

  縱觀全球的實踐,我們認為平臺企業連結廣泛的小微主體,在幫助他們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可以發揮開放平臺、技術工具和生態協同這三方面的作用。

  從數字化的歷程來看,從二十世紀末至今,我國先後經歷了零售業數字化、製造業數字化、城市治理數字化等階段,下一個階段的重要任務是服務業數字化。目前,中國的服務業經營主體以中小微企業和個體經營者為主,全國總數量超過1億。服務業經營主體數量多、分佈廣、規模小,風險抵禦能力較差,易受疫情等外部衝擊的影響。在數字化升級當前,面臨“深度不足、技術不足、人才不足、資金不足”等現實問題。

  在現實中,大多數中小微企業都存在著經營範圍單一、目標市場不多元、獲得融資的機會有限、流動性現金儲備較少等特點,抗風險能力較差。此外,一些企業對數字化主動意識不強,如何提高主動意識也是挑戰;很多行業企業受到疫情衝擊,經營出現暫時困難,資源投入方面有短板。

  我們從國內外的實踐來看,在助力服務業小微商家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平臺企業可以利用自身的長處發揮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在開放平臺、技術工具和生態協同這三方面。

  首先,平臺開放流量,這是為小微企業降本增效的直接途徑。

  OECD的一份報告指出,很多中小微企業都依靠線上平臺將業務功能數字化並提高生産力,因為線上平臺幫助中小微企業減少資訊不對稱,增加客戶,釋放更大的市場潛力,並將一些業務外包,以提高核心競爭力。研究表明,在平臺更發達的國家,酒店、餐館、計程車和零售貿易部門的全要素生産率表現更好。而且,這種生産率效應在小微企業(少於10名員工)更為顯著。

  此外,網路支付技術不但能夠更好地降低成本,更使中小微企業開始在很低的門檻中走入到了數字化的路徑中,因為數字化支付使小微企業開始獲得了最基礎的數據,而平臺也通過小程式、流量支援等方式,可以進一步推動小微企業開展數字化運營。比如支付寶今年5月份宣佈,半年面向商家補貼超過百億的公域流量,並向服務商開放流量代運營能力,全力支援商傢俬域數字化經營。

  其次,在應用技術層面,「好用不貴」的數字化工具,是解決小微企業面臨數字化轉型“畏難情緒”的重要突破。

  調研發現,中小微企業數字化基礎差,數字化轉型需要從其數據收集、生産流程、管理模式等底層結構開始,工作量大,耗時長,從數字化實施到數字化轉型實現需要7—9年,在短期內效益不明顯導致很多企業滿足於現狀,對數字化轉型有畏難情緒,不願開始進行數字化轉型。因此,打造一批低門檻的數字化轉型工具對推動中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具有重要意義。這裡的低門檻,既包括所需要投入的資金少、見效快,也包括操作簡單、易於上手、學習成本低。

  以支付寶為代表的開放平臺,給大量小微商家開放了技術和産品。商家機構可通過開通小程式、生活號、IoT智慧設備等産品功能,在支付寶平臺上建立屬於自己的數字化經營陣地。目前,平臺的商家、服務機構開通了超過300萬個小程式,更好地連接了消費者,打通了線上線下的消費場景。

  第三,發揮生態協同的作用,構建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支援生態。平臺的開放性特徵,使其能夠匯聚一批專業數據處理、軟體開發、解決方案整合等方面的企業,為中小企業提供數字化轉型的專業服務,形成軟體、硬體、數據、開發、測試、安全、應用、標準等諸多方面協同的數字化生態。

  平臺匯聚的第三方服務商,將經營管理場景與工具相對應。中小微企業可以根據自己在經營管理中每一個環節及場景、數字化轉型階段以及所處的行業特性的不同需求對這些技術工具進行排列組合,這些技術工具都在平臺上以小程式方式呈現,能夠與業務場景、平臺流量等進行深度整合,這大幅度地提高了數字化的成功率。

  截至2021年底,支付寶開放平臺已經開放技術介面和插件1,300多個,提供了豐富的SDK等工具,搭建開發者學習交流平臺。有超過1.1萬數字化服務商活躍在支付寶平臺上,為客戶提供數字化服務。

  在“數實融合”的趨勢下,小微們不應該被拉下。今後,需持續發揮平臺經濟的生態、平臺和技術優勢,促進服務業數字化的加速發展;此外鼓勵數字化技術服務商的發展,提供更多元的、實在的數字化技術供給;最後,積極推廣數字化理念,破除小微商家們的“畏難情緒”。(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平臺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勇堅)

標簽:
國際線上版權與資訊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線上”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線上網路(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線上”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線上”的所有資訊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線上”自有版權資訊(包括但不限于“國際線上專稿”、“國際線上消息”、“國際線上XX消息”“國際線上報道”“國際線上XX報道”等資訊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線上網路(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線上網路(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線上”。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線上網路(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每人平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線上”網站的自有版權資訊産品。否則,國廣國際線上網路(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線上)”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豐富網路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