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企業頻道

  新聞資訊  |  企業扶貧  |  全息視點  |  文旅映話  |  公益  ·  健康  |  環球視野  

央地政策力挺製造業企業復工復産

2020-03-10 08:31:07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編:馮實

  疫情對製造業的短期影響不容低估,多項助力企業抗疫情復工復産的政策不斷向縱深推進。央行、銀保監會均表示要進一步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製造業信貸支持;財稅部門推出三批減稅降費政策,製造業企業、尤其是中小製造業企業是重要受益者。此外,地方層面也頻頻“放大招”,江蘇、廣東、福建、浙江等地陸續推出招工穩崗獎勵、物流補貼、電費補貼等措施,以降低製造業企業的用工成本,助推其復工復産以及進一步達産。業內人士表示,短期內,民營、中小製造業企業期待進一步政策支持,長期來看,引導行業走向智慧化、數字化和綠色化發展道路,是下一步推進製造業發展的關鍵所在。

  近來製造業市場需求和企業生産有所收縮,國家統計局公佈的2月製造業PMI數據降至35.7%,較上月下降14.3個百分點。民生銀行研究院研究員郭曉蓓表示,2019年以來,製造業面臨較大下行壓力,疊加此次疫情影響,增長壓力更加凸顯。總的來説,疫情對製造業的短期影響不容低估,政府應強化短期政策應對,針對産業集群發展狀況出臺有針對性的扶持政策,同時與貨幣政策、財政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就業政策等方面進行協調聯動。

  有針對性的支持政策正相繼出臺,為企業發展提振信心。製造業是金融政策著力的重點領域,央行3月3日會同財政部、銀保監會召開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座談會暨電視電話會明確提出,加大對疫情影響嚴重地區、行業、企業的融資支持,強化對先進製造業、脫貧攻堅、民生就業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金融服務,助力復工復産。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3月6日表示,加大製造業貸款投放力度,大力發展供應鏈金融業務。

  記者了解到,部分銀行的信貸計劃已經向製造業傾斜。如工商銀行黑龍江省分行近日安排200億元專項信貸“春潤行動”,用於支持先進製造業企業生産、電力生産及供應企業復工復産的電力保障和煤炭儲備等。郭曉蓓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在政策護航下,多路資金或加速涌入製造業,其中先進製造業投資有望提速擴容,助推産業轉型升級的同時助力穩增長。

  財稅政策方面,財政部相關負責人日前表示,財政部會同相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財稅政策,支持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早日復工復産,其中2月份已出臺三批減稅降費政策。業內人士表示,製造業將是減稅降費措施的重要受益者。根據工信部部長苗圩此前的表態,2020年仍將繼續實施以製造業為重點的減稅降費措施,增值稅和社保費用降低等均將於2020年落實到位。

  在地方層面,江蘇、福建、廣東等地已陸續推出稅費延繳、招工穩崗獎勵、物流電費補貼等政策,以支持製造業復工復産。在福建省莆田市,對2月底前復工的規模以上製造業企業,按企業2月份當月用電量給予補助,對民營中小微工業企業2、3、4月份貸款利率則分別減少50、25和25個基點。南京市江寧區推出支持製造企業復工八條措施,包括免費組織“點對點”包車返寧、免費提供集中隔離場所、給予招工、穩崗獎勵和物流補貼等。家電製造業集中的廣東、浙江等省,同樣推出了延期繳稅、配套專項産業扶持基金等政策。

  一系列積極舉措的落地,推動了製造業企業有序復工復産。據中國企業聯合會統計,截至2月20日,目前中國製造業500強企業復工復産率已達97.08%。“在大企業産業鏈帶動下,中小製造業復工率提高較快,2月26日復工率達到43.1%。”工信部副部長張克儉表示。從各地情況來看,目前,廣東省廣州市規模以上製造業企業復工率已經達到99.5%,當地政府正逐步從幫助企業復工轉為幫助企業達産。在河北,64家長流程鋼鐵冶煉聯合企業全部在産,君樂寶、匯福等糧油食品加工企業開工率達90%。

  不過,多家機構調研結果仍顯示,目前中小製造業面臨著市場需求萎縮,租金、場地消毒等費用上升的壓力,整體復工率仍有待進一步提高。“與國有製造業主要定位於裝備製造、鋼鐵化工等産業中上游相比,民營製造業更貼近終端消費市場,受疫情影響更大。”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此外,民營製造業企業規模通常較小,抵禦外部衝擊能力較弱,受流動性困難、防疫成本高、供應鏈遇阻以及員工返崗率低等問題的影響更為突出。

  王青指出,對民營製造業企業而言,訂單是復工復産的最強動力。下一步工作重點在於落實好分區分級差異化防控政策,逐步恢復下游終端市場的正常經營。同時,需要對産業鏈中處於基礎和樞紐地位的行業企業給予重點支持,疏通堵點,推動産業鏈協同復工。

  與此同時,業內人士表示,引導行業走向智慧化、數字化和綠色化發展道路是下一步推進製造業發展的關鍵所在,也是破除中小製造業發展瓶頸的重要一環。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院長徐曉蘭表示,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製造業,以數據驅動産業轉型升級,實現資源共享及優化配置,對於破除中小企業發展困境具有重要意義。張克儉此前在新聞發佈會上同樣指出,下一步將進一步加大幫扶力度,支持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增強創新實力,讓更多的傳統勞動密集型企業通過轉型升級成長為專精特新“小巨人”和製造業單項冠軍。此外,還將支持中小企業提高數字化網絡化智慧化上水準,加快中小企業智慧製造技術集成部署,推進智慧製造單元、智慧生産線、數字化車間建設。(經濟參考報 記者 羅逸姝 張莫)

 

 

分享到: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

  • 合作
  • 媒體
  • 企業
  • 國際在線企業頻道
  • 聯繫電話:010-68890768
  • 傳真:010-68891547
  • 關於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