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消息:為貫徹國家發展戰略和優惠政策,發揮行業組織優勢擴大信息消費、驅動新一輪經濟騰飛,1月18日,中國軟體行業協會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辦2019中國軟體産業年會。年會以“軟體定義的時代”為主題,前瞻軟體定義的産業方向和技術路徑,探索新時代推動軟體高品質發展的措施機制,持續推動軟體在各行業的創新應用和廣泛影響。年會突出促進民營軟體企業轉型發展,探討開源生態下的中國軟體産業發展之路,圍繞掌握核心技術,切實推動新軟體、新生態、新模式,重點聚焦軟體在人工智能、大數據、工業互聯網、智慧城市等建設中的核心引領。
大會現場,中軟國際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CEO陳宇紅髮表“軟體定義時代的IT服務 ”的主旨演講。
以下為現場實錄全文:
謝謝盧理事長,謝謝呂秘書長、陳秘書長。非常高興有這麼一個會,軟體産業年會。軟體定義的世界、軟體定義的時代需要這樣一個會,感謝!
我從業有30年,做企業22年,一起看到我們産業的成長。2005年的時候,其實我們剛剛突破千億,整個中國。從2010年開始到2017年,剛才陳部長説前11個月到5.7萬億,去年是5萬億,2010年開始基本上每隔一兩年長1萬億,從2010年開始1萬億、2萬億、3萬億、5萬億這樣增長。從我們拿到的數據看,2017年底,整個的從業人員,剛才呂秘書長也講了軟體人600萬,我覺得這個數還是比較準的。有説800萬的可能就帶學生了,涉軟企業3.5萬家,這個主要還是有規模一些的,就説有規模但是我看也規模不大。整個去年是5.5萬億,今年肯定超過6萬億了,這是一個基本情況。
我們這個公司也是在發展,我們剛才説2005年開始第一個一千億,2010年開始一直到了2017年5萬億,今年6萬億。我們無非就是跟這個産業一塊發展。現在公司已經有6萬人,去年軟體收入已經過百億了,已經兩年過百億了。但是我的感受,和産業的感受一樣。今天陳部長講做優做強,他沒有説做大。我們産業好像很大了,5萬億了,姑且説這個數是不是準,我們以600萬人均30萬不低算也就2萬億,5萬億、6萬億。裏面可能還有相當的産品,相當的硬體、統計口徑,我估計兩萬億有了,600萬人兩萬億,就是這麼一個産業的底。總得來講我們在這個過程中也變大了,現在是變優,變強的問題。
發展過程中有兩個節點:一個節點是2011年華為和我們成立合資公司,決定性地改變了中軟國際;2015年推出我們産業自己的互聯網平臺,當時王總還跟我們站臺,剛才問我解放得怎麼樣,解放以後就沒見過,3年沒見了,我説還在解放,還在長夜難眠之中。
再看一看,投資,咱們説軟體定義的時代,軟體是多麼多麼的重要。以政府投資軟體,政府是一個率先推動的力量。軟體而言,我們看到的是,拿全國GDP前50個城市,涉軟採購佔一般公共支出千分之五。這個裏面還有硬體,比這個數還低。在比較好的城市像上海、深圳、天津就是幾十個億的水準,普遍在10億左右。像南京這樣都是非常發達的軟體城市,14、15個億這樣的水準。所以軟體定義不能無米之炊,國家下了決心,我看今天國家主要方面的領導都分別出席我們這個年會。但是要引領,不管我們是跟跑、並跑、領跑,千分之五還是太少。
但是看我們這個産業大軍,我們還是拿全國GDP前50個城市的軟體企業、軟體人來説,1.4萬家軟體企業,但是規模小于200人的佔88%。即便我們説産品公司、創新公司可能不需要太多的人,那麼100人總還是要的吧,100人以下的企業佔78%。所以確實有一個看似規模龐大,但是有做優、做強的,強烈憂患吧。
剛才王總報告裏面也講了這個變化,企業軟體到企業服務,從不同的角度,我説的意思和王總説的是一樣的。就是軟體定義的時代,IT服務呈現什麼新的特點:第一個就是軟體即業務,軟體和業務分不開。其實本質上供求關係發生變化,如果你不能成為甲方的一部分,甲方不信賴你,這個供應結果不會好。這個也是為什麼軟體投資上不來的原因之一。我認為IT永遠是一個窟窿,CIO在班子裏很難受,因為他花錢不見效。那怎麼投資?我給你投千分之五都多了,我看就不該投,沒有用。過去就是有這樣的問題,但是新的時代,軟體定義時代這個要變,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建立一個互相信賴的供應關係,但是這個東西是有前提的。你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必須是跟行業站在一起的,剛才王總總結三條,第一條就是客戶為中心,今天軟體定義的時候是以回報看投入,是以訂閱享受你的服務,我現在是用腳投票了,不合適就走了,不是以前你綁架我,這是第一大變化。
第二個就是應用軟體工程,我看陳部長今天在第五條提了軟體工程,華為這次1號文件講用5年時間花20億美金全面提升、系統性的提升軟體能力,這個就是領袖企業。大家看軟體百強一半收入是華為,軟體産業百強排名一半是華為,如果把它拿掉産業就差太多了。所以我們提了一個新時期的基於平臺的軟體工程的使能、賦能和釋能的觀點。軟體應該是俯拾即得的。剛才王總也講了,原來是面向流程的,功能化,現在是面向場景,想要就要,想走就走,軟體要做到這樣。我們自己跟別的産業吹牛,只要用IT就如何如何,我們今天自己的産業,我們的軟體工程産業是這樣嗎?是説你想用就用,不想用就走,多快好省地實現自己的目標嗎?我也不覺得是,所以説這是一個機會,也是一個挑戰。
第三,軟體普惠,剛才王總也講了這個場景,我還特別關注王總説用友是未來服務一千萬企業的企業,這是一個本質的變化。今天是百萬級,他能到千萬級就是一個本質的變化,但是必須面對軟體普惠的問題。當他只能掏出五千塊、一萬塊,五萬塊、十萬塊的時候是真實需求,你有沒有成本結構、能力結構跟他匹配?這個就會有大量的微場景、微服務,這是園丁式的服務。王總也説了,他這個雲平臺將來要10萬個企業來服務,我覺得這個方向就對了,這個時候軟體就真有用了,而不是我們講它有用,別人不得不用,我們認為有這三個特點。
中軟國際,簡單講講,在這三個方面努力實踐,現在還是做得不夠。我們是做了一個解放號,2015年6月19號發佈的,當時王總也來了,包括王堅都來,説這個可能是中國軟體的未來,我還在努力中,不知道是不是我們的未來。那時非常辛苦、艱苦,但是我們努力往這條道上走。但是還是從政府開始的,如果你想和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怎麼辦?我們有一個解決方案叫雲集,非常像廣聯達對一個施工企業的管理過程,工程造價諮詢。軟體造價,軟體怎麼造價?為什麼有那麼多的過度銷售,因為軟體不好造價,容易忽悠人,所以我們就從杜絕過度銷售幫甲方。我們現在從南京,今天徐主任也來了,我們幫甲方管理軟體採購。這個方案叫雲集,今天在南京首先開始了。
南京的涉軟採購是14億,有600家供應商管理起來,我們要把這600家供應商管理起來,把14億的交易管理起來,管理方法當然是用新方法,招投標是不見面的,是數據説話的,是由你做過項目的原來的客戶評價決定的,簡單説叫點讚,行業裏叫NPS,叫“凈推薦值”。我們自己給華為服務凈推薦值已經做到80%,也是五六年前,從20%、30%開始。凈推薦值就是,假如説問10個人説都是我服務過的客戶,我給你服務過,問劉院長,陳宇紅這個人可信不可信,中軟國際這個企業可信不可信,你還會推薦給別的朋友嗎?用這個值,大約5個人、6個人才算一個基本要求,我們在華為只做到8,普遍在5。那這個産業怎麼發展?所以我們在這個方面杜絕過度銷售,我們自身轉型,同時強化本地生態圈,用本地企業賦能這些企業,因為大量的問題是因為中心這個企業沒有能力抵達邊緣,讓邊緣的提交很糟糕。然後長期因為是B2B,我們常説2B or not 2B是一個問題,生還是死。2B最大的特點是一旦採用很難放棄,就是沒法用腳投票,我們就想打破這種局面引入競爭。我幫你講一個項目,全中國做這個項目做10個最好的公司是誰?團隊是誰?項目經理是誰?今天來的是誰?他是不是一直來?全程幫你看。由此把它變成一個柔性的基本設施,我們這次和圖靈號的姚院士做了一個合作,所謂的叫基礎設施、政治議題,但是是用技術的方式實現,真正幫我們政府在放管服上、在工程的實施管理上,在供應商由大數據描述的透明性上有了根本性的變化,我們只是先從軟體開始,我們專業是軟體,也是把軟體這個事情做清楚、做好。
剛才我們講了數字大軍的問題,講了非常小、非常雜,低水準重復開放的問題。中軟國際也做了一個解決方案,就是雲上軟體園。我們把包括所有軟體名稱及一部分特色軟體名稱在的十幾個城市建立了雲商軟體園,這是跟華為一起做的,把我們在華為學到的軟體工程能力,華為編程這個環節大概是千分之零點三,就是一千行代碼不能錯0.3行的,大概是4個CA碼的水準,還不行,但是我覺得普遍地來講,我們已經是相當有體會了,完全可以輸出我這個管理。我們通過建設,通過華為的軟體開發雲,做雲使能,通過我們解放號的運營中心做雲賦能,通過解放號做雲釋能。因為我們到每一個雲商軟體園是承諾幫當地企業多拿任務的,不管提高水準,賦能是提高水準,釋能是拿任務,銷售要提高,基層基礎是用我們雲的使能。
未來軟體會更加複雜,軟體人要有信心。儘管大家説軟體定義的世界沒有軟體産業了,因為産業即軟體,軟體即産業,結果軟體就沒了,有這樣的論調,所以軟體人也覺得這個。我個人覺得情況不是這樣的,就是軟體會越來越複雜,産業的人真的會搞不懂的,一定要和它結合在一起,只是方式要變。從雲管理服務,快速凝結的管理服務,一直到AI的管理服務,因為未來的軟體每一個場景化的軟體,全是有演算法在背後的,有數據模型在背後的,這些數據還變化,這些模型還調整,不停還要標注,所有的管理過程都是非常複雜的,都是我們軟體人的工作,所以産業前景是光明的,關鍵是我們的能力能不能跟著産業進一步提高。
中軟國際2015年推出了一個解放號,現在還在過程中。解放號就想實現多快好省的IT服務,想變成應用開發商解放號,不管你大與小,只要你有需求,我都有一種成本結構和你這種需求相匹配,就是那個夢想我們做了三年,再做三年,應該王總再問我的時候差不多趕緊亮,我們可能要用五年左右的時間把這個樣子做出來。我知道做一個事誰做過,誰做的好,一個做過的人就可以重用代碼,以前老説代碼重用,其實不是,我們原來是代碼重寫。只要不是一個人我們就會重寫,就算公司的資産也會重寫一遍,可能為了學習、為了提高等等原因。但是我告訴你誰寫過現在還有時間給你寫,只要這個搭上了、找對了,我相信産業會大幅提高,更主要是我們背後有新的技術支持。
我們去年開始,因為是軟體人,稍微有點情結的,今年都請大家去。前面剛開始辦也不容易,稍微有點影響,王總前幾年都去了。辦了一個“全球程式員節”,從去年開始辦的,去年網上參會100萬人,今年在線100萬人。就是這個産業需要關注,軟體人需要關懷。我們的口號就是“編碼未來”。第一年還想請小小扎來,當時都約好,他去不了西安,在北京有一個採訪和錄一段片子,他非常認可“編碼未來”。在美國每年都有一個“編程日”,已經開始普及了。剛才陳總也講了普及性教育的問題,我想作為我們這樣一個企業也有自己的社會責任,一起把這個産業做好,把軟體人賦能、呵護,把力量發揮好,謝謝大家!
(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國際在線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