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社會自治試驗田:社區農園納入城市總體規劃

2017-06-05 08:34:11|來源:東方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社區農園就是這樣一種實實在在的空間存在,為居民提供了交往、融入社會的場所,是一個對社區營建非常有利的載體。

【區縣新聞】基層社會自治試驗田:社區農園納入城市總體規劃

  律草園以水塘為中心,藍紫色的鳶尾、水生植物及四季草花圍繞水邊而生,各種小生靈在水中有了安息之所。向日葵小院裏種著野蘭蕎、洋甘菊、旱金蓮、薄荷、黃金艾、紫蘇等各類香草,因為香草的芳香、色澤和藥用價值,小花園被賦予更多觀賞、食用、療愈功能。

【區縣新聞】基層社會自治試驗田:社區農園納入城市總體規劃

  今天上午,為期一週的社區花園展在楊浦創智農園開幕,由園藝景觀愛好者和企業設計的小花園集中亮相。創智農園曾經是一片荒廢的隙地,後成為上海市首個位於開放街區中的社區花園,菜地、稻田、可食地景、自然教室、藝術墻、農夫市集、有機午餐等在此並存。開在家門口的社區農園試點開始遍及上海各地,帶給都市人各種形式原生態體驗的同時,成為社區營造的新載體。

【區縣新聞】基層社會自治試驗田:社區農園納入城市總體規劃

  從提供農産品到社區營造

  最早的社區農園出現在二次世界大戰以前的美國,彼時的社區農園主要是為了增加農産品産出,幫助城市居民獲取食物。其中比較有名的是二戰期間出現的勝利花園,在其鼎盛時期,千萬個農園生産出的蔬菜佔了全國總産量的40%。

  二戰後,富有階層開始向郊區遷移的現象,城市中出現了一些荒廢的私有隙地。在美國西雅圖,政府出面把這些私人用地收購和組織起來後,讓有意願的居民參與種植。這些土地的使用者可以在裏面種植可以食用的東西,但是種植種類有一定的比例要求,而且必須將土地打理好。此時,社區農園的功能已經發生了轉變,從為城市居民提供農産品轉化為滿足居民的休閒娛樂需求、促進社區交往。

【區縣新聞】基層社會自治試驗田:社區農園納入城市總體規劃

  “相比起歐美很多家庭都有私家花園,國內大多數人都住在公寓樓,所以社區農園更符合我國居民的居住特點,目前國內的社區農園主要出現在一線大型城市。”同濟大學景觀學教授劉悅來介紹,上海最早的社區農園出現在商場的屋頂上:商家在屋頂種植蔬果,做成屋頂綠化,還在旁邊開咖啡店、小餐廳等,讓周邊居民或逛商場的顧客參與認養、採摘和種植,以此來吸引客人。

  “中國的社區農園和歐美的最大區別是,中國農園更多不是以生産性為主的。”劉悅來和他所發起的“四葉草堂”自然教育機構,是上海社區農園的主要踐行者,目前已經在上海中心城區已經做了16個農園項目,分佈在園區、學校和居民區內部。“社區農園的種植和維護需要居民的持續性參與,居民在侍弄瓜果蔬菜的同時,也增進了互相之間的交流。孩子們每天都能看到蔬果在不斷地變化,這種鮮活的生命感是他們在其他地方看不到的。”劉悅來指出,社區農園就是這樣一種實實在在的空間存在,為居民提供了交往、融入社會的場所,是一個對社區營造非常有利的載體。

  

【區縣新聞】基層社會自治試驗田:社區農園納入城市總體規劃

  劉悅來認為,上海可以學習西雅圖的經驗,將社區農園作為基本公共設施納入城市的總體規劃中,但社區農園在上海是否能進一步推廣,其涉及的土地權屬和長期維護問題仍需進一步探討,目前的試點項目或可為推廣提供一些可行性範例。

  公共綠地誰有權來種植?

  位於楊浦鞍山四村小區的社區“百草園”,原本是一個花園加廣場,但是由於後期維護不善逐漸淪落為荒草地。目前在上海大多數小區,私自種菜都是不被允許的,那麼由專家教授帶領的團隊種的菜如何做到合規且得到居民支持?“開在小區裏的社區農園一般得到街道立項支持,選址在小區的公共花園,並採用一種開放共享的方式,農園的設計和管理都由小區居民共同參與,每一個居民都可以來種植。”劉悅來指出,社區農園必須在小區業主委員會同意和居民的參與下建設種植。

【區縣新聞】基層社會自治試驗田:社區農園納入城市總體規劃

  創智農園原來是創智天地園區內的一片公共綠地,由瑞安集團負責管理。瑞安集團委託劉悅團隊來進行設計和建設,打造成社區農園,並指導周邊白領和居民認養認建。劉悅來指出,居民對創智農園裏菜園的種植,不是“租地”,而是“認養”。今年,創智農園被列為市級認建認養的公共綠地,所有認養人都可獲得綠地認養證書,有效期三年。相關部門表示,政府對此既不投入,也不收取租金,而是作為一個試驗項目鼓勵社會參與綠化治理。

【區縣新聞】基層社會自治試驗田:社區農園納入城市總體規劃

 

  目前上海各處的社區農園還屬於試點階段,是在其所屬的園區、社區、校區等區域管理方的支持下進行建設的。相關部門表示,如果社區農園未來需進一步推廣,其涉及的公共綠地應規範化地採用政府或企業購買服務的方式進行招投標。“但無論建設主體是哪一方,社區農園最好開在離人們最近的公共綠地,這樣人們才有時間打理和關照。”

  有生命的東西需要長期關照

  鞍山四村的百草園項目已經進行了一年,目前維護良好。社區農園如何長效維護,是其需要探討的另一個關鍵問題。“農園前期的建設、後期的維護管理都由居民志願者完成,百草園的草坪和路大部分都是社區居民鋪出來的,每天來澆水的也是社區裏的小朋友們。”劉悅來與社區一起建立了一個公眾參與機制,成立“一老一少”兩個居民志願者隊伍。“一老”是指項目開始前社區裏原本就有的一個老年花友會,百草園建成後,這裡成了他們的新活動基地,老花友把自己家的花帶來這裡種,實現了植物漂流分享。“一少”是小志願者隊,由小區裏24位小朋友組成,他們定期來澆水、施肥、搭棚,去年夏天十分炎熱,植物能保持良好的生長,全靠小朋友們的照顧。

【區縣新聞】基層社會自治試驗田:社區農園納入城市總體規劃

 

【區縣新聞】基層社會自治試驗田:社區農園納入城市總體規劃

  “社區農園的維持必須有社區領袖和支持組織,如果沒有社區領袖,一盤散沙很難進行社區農園的建設;而社會組織,能把社會力量調動起來支持社區農園的建設和維護。”劉悅來以西雅圖為例,西雅圖的社區花園就是由西雅圖市政府的鄰裡部社區農園項目部與非政府組織“P-Patch信託”共同管理的。專業的維護還需要獲得資金支持。劉悅來介紹,目前社區中的農園大部分是由街道立項出資的,而設在園區裏的農園則得到了很多企業的資助,作為管理代理人的社會組織會通過給居民授課來收取一定的課程費。

【區縣新聞】基層社會自治試驗田:社區農園納入城市總體規劃

  “小新家的花生”、“Sharon的草莓地”……每個“一米菜園”上都插著一塊小木牌,上面有植物名稱和種植人的名字。地裏採摘一顆草莓,用旁邊的水箱裏抽出的水洗一洗就能吃,嘗得一口城市裏難得的自然甘甜。“社區農園需要長期打理,有生命的東西需要長期關照,因此居民在其中的參與度極高。”劉悅來把社區農園稱之為“基層社會自治的試驗田”。“其實耕讀文化的傳統還存在中國人的骨子裏,而現代人出於對食品安全的追求,也有精力和能力去做這件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