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重磅丨上海發現全球昆蟲新物種!濱江森林公園內約有200頭
2017年,註定是上海生物界尤其是昆蟲界值得銘記的“豐收年”:今年3月,國際動物學權威期刊《Zootaxa》發表了一篇學術論文,發佈一種名為“西郊公園毛角蟻甲”(Batriscenellus xijiaogongyuan)的昆蟲新種;9月,上海又發現了一種名為“天馬華冥小葬甲”(Sinobathyscia tianma)的新種。
自此,上海動物大家庭又多了兩名新成員。就在科研工作者們認為驚喜已經足夠多的時候,又一項驚喜橫空出世:科研工作者在上海濱江森林公園發現了一個全球昆蟲新物種!
左圖為西郊公園毛角蟻甲,右圖為天馬華冥小葬甲
曾被誤以為另一物種
從2009年起,上海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站每年會舉行一次“生物限時尋”的活動,倡導跟著生物專家,找植物、看鳥類、尋昆蟲。通過這些年的努力,越來越多的市民,尤其是青少年,對自然産生了濃厚的興趣,增強了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而此次新物種的發現,正是歸功於一次“生物限時尋”活動。
“第一眼還沒認出這是個新物種,要不是事後整理標本時發現,就可能錯過了。”上海師範大學博士後彭中回憶起這段有些波折的發現歷程,十分慶倖。
2016年秋天,彭中和戀野物語自然探索工作室聯合創始人宋曉彬參與了上海濱江森林公園主辦的“生物限時尋”活動,採集了一些昆蟲,並帶回研究機構飼養或製成標本,當時並沒有察覺到“異樣”。然而,四五個月後,當兩人騰出時間開始整理昆蟲標本時,卻發現一種氣質與眾不同的甲蟲。
宋曉彬告訴記者,這種與眾不同的甲蟲,粗看和中華雙斑粗角步甲(Eustra chinensis)相似,且都屬於“雙斑粗角步甲”(Eustra屬)家族,鞘翅上分佈著一對橢圓形黑斑,而觸角的末幾節一般較粗,很容易混淆。但仔細翻閱文獻及解剖比對後,發現兩者有不少差異:中華雙斑粗角步甲體長平均在4毫米左右,而新物種體型較小,體長平均在3.12毫米;新物種的複眼比中華雙斑粗角步甲大。
兩者的生境和習性也有很大差異:中華雙斑粗角步甲“潛伏”在肉食性螞蟻的洞穴內,靠偷吃螞蟻的“剩飯剩菜”維持生存;新物種則生存在植被非常茂密的樹林裏,平時因為害怕乾燥,總是躲在潮濕的朽木下,以捕食跳蟲、螨蟲等小型節肢動物為生。
雙斑粗角步甲家族中的大多數成員個子小,卻會“放炮”。和“放屁蟲”——蝽象不同,雙斑粗角步甲家族成員放出的不僅僅只是難聞的氣味,它們可以在一瞬間噴射出接近60℃的化學物質。如果用手去抓,可能會被灼傷
大規模發現十分難得
宋曉彬回憶,其實近10年間,他曾在上海零星發現過數量極少的新種雙斑粗角步甲,但由於它們對生存環境的要求極其嚴苛,一旦賴以生存的茂密植被和陰濕環境遭到干擾,很容易死亡,所以當要回頭再去研究它們時,就再也找不到了。
這次在上海濱江森林公園的發現則可謂“大豐收”,在大約五六平方米的一塊區域內,發現了約200頭新種雙斑粗角步甲。
“能夠有如此規模的發現,實屬難得。”上海濱江森林公園辦公室主任金鈺麒介紹説,公園由經過50多年精心維護的三岔港苗圃改建而成,園內河道密布且保留了茂密的次生林,生態環境非常優越。此次發現的新物種就採集于公園內一處近鄰河道的樹林內,幾乎沒有人為打擾,這裡的落葉層可以很好地保持土壤濕度,也恰恰為多種珍稀的昆蟲和其他動物提供了理想的棲息環境。
新種雙斑粗角步甲正在朽木表面散步
大家一起為新物種起名
雙斑粗角步甲新物種的發現,使得這個全世界範圍內珍稀的昆蟲家族迎來了它們的第26個成員,此前,在我國,該家族成員只有三種。
不過,記者從上海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站獲悉,這位新成員目前還沒有取名。作為發現者的宋曉彬想把這個權利分享給上海市民,他們精心挑選了“上海雙斑粗角步甲”、“濱江雙斑粗角步甲”、“震旦雙斑粗角步甲”等5個新名字,公佈並等待大家的最終答案。“這些名字都和它們的家鄉——上海有關,希望通過名字讓全世界的昆蟲愛好者一看就知道它們來自上海。”宋曉彬自豪地説。
據悉,取名後的新種雙斑粗角步甲將以學術論文的形式被正式發表在國際權威期刊上,並被錄入動物學名錄,從程式上真正成為被全球認可的昆蟲新物種。
“現在就差名字了,論文涉及的其他科學性內容已得到國內外專家認可。”宋曉彬表示,很高興能把這最後的“臨門一腳”共享出來,讓全上海都能感受到這份喜悅。
新物種的候選名(共5個)
1.Eustra shanghaiensis上海雙斑粗角步甲
以新物種的“家鄉”作為它的名字。新物種採集自上海,發表自上海。
2.Eustra huangxiei黃歇雙斑粗角步甲
以戰國時期楚國人黃歇為名,紀念他在上海歷史上做出的貢獻。黃歇為戰國時楚國丞相,被冊封為春申君,而上海的簡稱“申”便源於此,上海的母親河——黃浦江的名字也是因他而來。
3.Eustra swinhoei斯氏雙斑粗角步甲
以英國著名博物學家、外交官郇和(Robert Swinhoe)為名,以紀念他在早期中國動物研究領域做出的傑出貢獻。郇和是第一位對中國鳥類進行系統研究的科學家,他在1863年發表的《中國鳥類目錄》至今都是研究中國鳥類的重要參考文獻,並且上海斑鱉的發現,也正是基於他在上海收集的標本而發表的,為了紀念他的傑出貢獻,斑鱉Rafetus swinhoei就以他的姓氏命名。
4. Eustra bingang濱江雙斑粗角步甲
這次發現的新種昆蟲絕大多數的標本都採集于上海濱江森林公園,而採集地恰好也瀕臨河道,所以發現地及棲息環境“濱江”作為其學名的種加詞。而新物種的拉丁學名的拼法,則是參考了“濱江”的滬語發音,所以其真正的讀音應該是“濱剛(bin gang)”。
5.Eustra zhendan 震旦雙斑粗角步甲
震旦為古印度對中國的稱呼。上海第一家博物院徐家匯博物院在地址遷移後也隨即改名為“震旦博物院”,而它也恰恰是現在上海自然博物館的前身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