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為銀都路隧道讓位,閔行浦錦百歲“絞圈房子”完成平移獲新生
位於閔行區浦錦街道蘆勝村7組的龐家南蔭堂,因銀都路越江隧道新建工程而“讓道”。日前,該文保點平移後,完成保護性修繕。
龐家南蔭堂圍繞庭心而建,是一種合院式民居,也是上海為數不多的絞圈房,建於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為原汁原味地保留龐家南蔭堂的歷史,浦錦街道聘請專業建築設計事務所制定了文物保護點平移保護工程整體方案,經相關專家集體研究通過,向西北平移並平行于規劃紅線。
老宅平移與修復項目經理、上海華華園林建築工程有限公司於金忠目前值守在龐家南蔭堂內。據其介紹,龐家南蔭堂為上海傳統絞圈房子,是上海民居的一種傳統形制,已恢復其絞圈的整體格局,能更好保傳承文物建築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
龐家南蔭堂通過保護性修繕,取得了煥然一新的效果,提升城市環境品質的同時,留住了鄉愁。 今後還將在保護好建築的同時植入新的功能,後期將結合浦錦民俗文化公園延續歷史保護建築的生命力、激活場地,使之成為一個複合功能的城市廣場——既是市民文化的戶外推廣載體,也是市民公共休憩、玩樂的場所。
作為傳統上海民居且已逾百年實屬罕見。俯瞰龐家南蔭堂,兩埭為歇山頂,廂房以雙坡屋面連接兩埭;次間與梢間的承重墻體處屋面設有一道垂脊;梢間與盡間的承重墻體處設有歇山頂的垂脊,歇山頂山花處為白色抹灰。
置身庭院抬起頭,客堂外立面轉軸,是長輩們記憶中小時候長輩家屋檐下的模樣,還有那鏤花橫窗,無論是木質的色彩還是中式流暢的線條,都給人一種寧靜致遠的感覺。
龐家南蔭堂為傳統木構建築,現存木梁、木柱,均為歷史原物。客堂間木作均有雕花,看枋上雕花人物眾多,其中還有七人舞龍的形象;脊檁上由鐵藝方勝紋樣配平生三級圖案,還有“五子登科狀元及第”字樣,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工匠技藝。
走進這座磚木結構建築,韻味猶存。龐家南蔭堂是坐北朝南的一座七開間的絞圈房子,比常見的絞圈房子更大,而同類型絞圈房子上海留存較少,其庭心也比常見的“一絞圈”更大。(作者:李茂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