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城搭建全域博物館
原標題:利用會館、名人故居等展示每寸土地飽含的深厚歷史 西城搭建全域博物館
北京歷代帝王廟、宣南文化博物館、郭守敬紀念館……作為北京老城的重要組成部分,西城區幾乎每一寸土地都浸潤著深厚的歷史積澱,各種類型的博物館近80處。從今年起,西城區將搭建全域博物館體系,有效對接博物館之間的資源,讓老城風貌、老城故事更好地傳承下來。
全域博物館體系構建,首先是在現有博物館資源的基礎上,推進建設新的博物館項目。“一個集展示、交流、教育與體驗等功能于一體的西城區博物館(規劃館)已經列入計劃,位置就在德勝門對景項目所建的四合院裏。”西城區文化委相關負責人介紹。
德勝門對景項目位於西城區德勝門西大街,南臨水章衚同,北臨北二環,東臨德勝門內大街,西臨什剎海變電站,是一片四合院群落,總建築面積近2萬平方米。項目自2016年3月啟動施工,預計今年年底竣工。未來的西城區博物館(規劃館)就坐落於此,同時還將引入其他文化設施,按照西城區的規劃,這片四合院群落將建設成為服務地區居民的現代化綜合文化展示展覽中心。
按照日前出臺的《西城區博物館(展覽館)建設三年行動計劃》,這樣的博物館新建項目還有多個。有的位於類似德勝門對景這樣的新建項目中,有的是利用已騰退的會館和名人故居建設。
“中華法制名人堂”坐落在去年完成騰退的沈家本故居中。沈家本是清末新法家的代表人物,其故居修繕後西城區政府委託法律出版社和中華司法研究會進行管理,將其建設成為“中華法制名人堂”實現活化利用,目前沈家本故居內的布展工作正在進行,預計明年上半年可實現對公眾開放。
天橋印象博物館坐落在天橋演藝區,按照“民俗博物館+文創空間”的項目功能定位建設,使用面積近3000平方米。該博物館于去年8月份開始建設,分為“固定展陳、文化體驗、活態展陳”三個主題空間,未來將通過“博物、傳習、文創、設計、閱讀、互動”多維度實現服務市民的公益文化傳播,提升天橋演藝區文化配套升級,創新公益博物館與市場化文創品牌運營的可持續發展三大核心功能。目前,布展工作已經接近尾聲,預計本月底可完成竣工驗收。
什剎海街區博物館也正在建設當中。西城區文化委表示,今年西城區將進一步推進街區博物館建設,爭取建成2到3家;繼續推進宣南博物館展陳改造提升和郭守敬紀念館社會化運營,啟動戊戌維新展示館、大柵欄歷史文化展覽館等展陳大綱編制工作,力爭儘早向社會開放。
全域博物館體系構建,還要在各館的資源整合、對接上發力。據統計,目前西城區區屬博物館有4家,分別是北京歷代帝王廟博物館、北京李大釗故居管理處、郭守敬紀念館、北京宣南文化博物館;建成街區博物館7家,分別是白紙坊街道的紙文化博物館;廣內街道的空竹博物館;牛街街道的牛街歷史文化展陳室;西長安街街道的西單商業文化博物館;椿樹街道的安徽會館京劇博物館;月壇街道的月壇傳藝薈;天橋街道的天橋歷史文化展覽。另外還有19家駐區的中央、市屬博物館,47家社會博物館。
今年,西城區將加大博物館體系的構建力度,提升博物館服務效能;著手搭建博物館體系建設服務平臺,設立專門組織機構、運行機制,建立西城區博物館聯席會議,保障博物館體系構建有效推進,實現區域資源有效對接。
“通過構建全域博物館體系,讓老城風貌、古都魅力更好地向市民和遊客展現。”西城區文化委負責人表示。(記者 王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