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訊  全息視點  企業扶貧  文旅映話  環球視野  社會責任  人物  公益  健康  專題
首頁 > 企業頻道 > 正文
充分釋放數字經濟發展新動能
2021-01-28 09:10:27來源:經濟日報責編:馮實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加大新型基礎設施投資力度。“十三五”期間,我國數字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對GDP增長貢獻率超五成。當前,我國數字經濟發展情況如何?未來應該在哪些領域持續發力?如何通過加快“新基建”進程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經濟日報記者就相關話題採訪了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王志勤。

  記者: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取得哪些進展?還存在哪些問題?

  王志勤: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蓬勃發展,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更加突出。遠程辦公、在線醫療、數字文娛等新模式新業態發展動能充分釋放,成為支撐經濟穩定發展的新增長點。

  據測算,2020年上半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為17.5萬億元,佔GDP比重為38.3%,同比增長6.7%。信息通信産業保持較快增長態勢,基礎軟體生態加快構建,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創新活躍,一批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企業快速成長,對數字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不斷增強。

  此外,産業數字化向更深層次、更廣領域探索,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加快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數字技術帶動傳統産業産出增長、效率提升的作用進一步強化。在消費領域,2020年上半年我國網絡支付用戶規模達8.05億,全國網絡零售額同比增長7.3%;在生産領域,企業數字化水準不斷提升,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和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分別達到72.1%和51.7%,有力推動了傳統産業轉方式、優結構、增效益。

  但也要看到,我國數字經濟高品質發展還面臨一些問題。在發展基礎上,關鍵核心技術、新型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人才等基礎支撐能力仍然薄弱;從發展品質看,企業、産業和區域間的數字化發展不充分不均衡問題突出,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的融合水準有待提升。

  記者: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我國數字經濟發展應在哪些領域持續發力?

  王志勤:在數字産業化方面,提升産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數字産業化是數字經濟發展的根基和動力源泉。要聚焦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高端晶片、高端工業軟體等關鍵領域,強化精準攻關,加快技術突破,增強自主可控能力。加快編制實施網絡強國建設行動計劃,有序推進5G網絡建設及應用,大力推動信息通信業高品質發展。開展強鏈補鏈行動,推進車聯網、人工智能等先導區建設,加快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數字産業集群。

  在産業數字化方面,加快實體經濟數字化轉型。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重點、難點和關鍵都在製造業。開展製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夯實製造業數字化基礎,積極推進企業數字化改造,深化各環節的數字化應用。

  在數字化治理方面,營造創新、公平、包容的數字營商環境。提高數字化監管能力和水準,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支持數字經濟公平、健康、有序發展。

  記者:作為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我國“新基建”投資有何新亮點?如何加快“新基建”進程?

  王志勤:2020年我國“新基建”發展取得顯著成效。一是5G商用帶動運營商進入移動通信網絡投資新週期。在“新基建”戰略推動下,5G網絡部署繼續加強,預計2020年三大運營商5G相關網絡投資將超過2100億元。

  二是雲計算和數據中心投資進入新熱潮。5G革命性地提升了設備接入和信息傳輸能力,推動邊緣流量特別是行業流量爆髮式增長。對海量數據的存儲、處理、計算和分析需求的預期,提升了企業對數據中心、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礎設施的投資需求。在此背景下,電信運營商、互聯網巨頭、ICT設備廠商、第三方數據中心提供商等廠商紛紛加碼雲計算和數據中心等基礎設施投資,預計2020年企業對雲計算和數據中心的投資將超過1800億元。

  為有效支撐數字經濟快速發展,應持續強化基礎設施能力建設,打造適應産業數字化發展的新型基礎設施。適度超前建設5G網絡,結合應用場景需求,有序推進5G網絡由規模建設廣泛覆蓋轉向按需建設深度覆蓋;推進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構建端到端服務品質保障的高品質外網體系,建設邊雲協同、雲網協同、固移協同的園區網絡,加快跨行業跨領域平臺、特色型平臺、專業型平臺建設。

  同時,應統籌構建雲網邊協同的算力設施,合理佈局數據中心和算力資源。此外,要注意安全能力與基礎設施同步建設,加快整合已有網絡安全技術手段,聚焦新型基礎設施,完善安全技術手段建設。促進通信網安全能力輸出供給,構建技術、場景、業態全向融通的數字安全保障能力。

  記者:作為“新基建”代表性産業,5G的蓬勃發展對於激發新動能産生哪些作用?

  王志勤:5G作為高新技術産業,其自身發展對經濟增長産生直接推動作用。而5G與傳統産業結合産生的外溢效應,將推動生産效率的提升和經濟增長模式的轉變,為經濟發展增添新動能。

  5G商用推動用戶信息消費轉型升級。一方面,5G推動了用戶流量消費增長。我國5G終端連接數超過2億,5G用戶流量消費顯著高於其他移動用戶。另一方面,5G終端大規模出貨。2020年5G手機出貨超過1.6億部,佔手機出貨量50%以上。同時,用戶對VR/AR智慧頭顯、智慧可穿戴設備、智慧物聯網産品等新型消費終端的關注度不斷增加,將釋放終端消費巨大潛力。

  變革生産方式,助推經濟高品質發展。我國5G商用一年半以來,融合應用實現從0到1的突破發展。目前,全國超過2300家企業已開展5G創新應用項目4200余個,在港口、媒體、醫療等多個領域展開積極探索。5G向傳統行業滲透,將顯著提升生産效率,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支撐生産和管理數據的有效集成,例如滬東造船集團公司基於5G的焊機聯網管控系統,實現焊機參數在線診斷,有效地降低了報修率和等工時間。二是5G能夠實現低成本遠程操控,例如智慧礦山和港口場景已經應用5G實現遠程操控,大幅提升效率和安全性。三是5G助力實現生産的高精度實時檢測,例如杭州汽輪集團運用5G三維掃描建模檢測系統,實現掃描數據實時反饋到生産現場。未來,隨著5G應用的不斷創新和深入發展,其在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和激發新動能中將發揮更大作用。(記者 李芃達)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